核心提示 ……………………………………………………………………………
2016年2月,修武县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三年来,该县按照国家和省旅游部门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全域统筹、美学引领、产业融合、优化提升”的总体思路,遵循龙头景区带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以人为本的全域旅游服务理念,把全域美学融入全域旅游创建的各个方面,高标一流开展创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该县共接待游客人数1052.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5.15%。
…………………………………………………………………………………………
美学引领,科学规划 确立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修武县提出和确立了通过“美学+”来实现由景点美到全域美的创新发展思路,围绕全产业覆盖、全链条延伸,积极引导相关产业借力美学向旅游融合。在景区发展中提倡美学升级、体验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产业融合中推动符合美学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增加全域旅游新亮点。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美学符号,让每一个建筑都能成为独有的地域标志和文化符号,让城市宜居宜游。在乡村革新中注重美学体验,以“云宿”发展打造修武旅游民宿品牌,“最美修武民宿”成为修武旅游新名片。在服务管理中强调美学体验,打造最细腻的智慧旅游和公共服务平台,让服务成为修武旅游发展的“软实力”。
从战略层面确立修武旅游产业定位与突破方向,高标准编制《修武县产业发展规划》《修武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修武县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等系列规划。在布局上,围绕助推县域旅游产业提升,提出了“面(全域统筹)、核(云台山景区)、轴(景城联动轴)、点(项目支撑)、带(旅游景观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融合上,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城市水系规划都把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点,与全域旅游规划相融互补,有效衔接。在目标上,实施“品质城区、国际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精品民宿”建设,通过产业推动、项目助力,全面推动修武旅游“二次创业”,着力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
高位统筹,政策保障
提升全域旅游创建格局
党政统筹做保障。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指挥部,7名县委常委担任专项小组组长,全县各单位都把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起“党政主导、党政领导、党政推动、党政监督”的高位推动工作格局。
创新机制激活力。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修武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起“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三位一体的综合执法体系。增设旅游物价巡查、旅游食品监管大队,构建起“1+3+2”的管理新格局。联合公安、食药监等16家执法部门建立了旅游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旅游管理体系的全覆盖。集合旅游委、公安局等6家执法部门,设立了县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建立起修武旅游治理体系的“司令部”。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全省旅游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
创新政策促发展。该县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支持全域旅游发展,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修武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县域内旅游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借力扶贫促发展。把旅游扶贫工作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的重要着力点,对17条县、乡、村道路进行改建升级,助力15个贫困村、4个旅游景点、3个产业园区和3个特色小镇发展,做实、做透旅游富民“加法”,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3.25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达41亿元,全县在册登记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借助旅游实现了脱贫。去年9月,河南省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在修武县召开。
完善体系,强化功能
提高全域旅游服务标准
建设智慧服务平台。该县投资1.5亿元实施了智慧旅游项目,安装1685个高清摄像头、58公里光纤环网,50平方公里的4G网络覆盖11个核心景点。与高德公司合作推出“智能云台山”,实现优质服务的线上融合。去年9月,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中部地区)河南省试点建设观摩会在该县召开。
积极实施“厕所革命”。该县累计投资1800余万元,在城区、景区、乡村旅游点和旅游道路沿线新建、改建旅游厕所96座,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该县全力保障城际铁路、郑云高速等旅游交通干线投入运营,铁路上与郑州17分钟快速连接、公路上进入郑州1小时经济圈。启动县城到云台山的旅游专用景观大道建设工程,投资3.6亿元建设金云路、东虎路等乡村旅游道路,形成景城联通、快行慢游的自助游交通服务体系。
完善咨询集散体系。在城区投资1.2亿元建设集“游客服务、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修武县游客服务中心,在景区和交通干线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点,建成全国首个“景点式”收费站。
提升理念,完善标准
打造全域旅游优质品牌
树立服务品牌。该县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在云台山景区建立“五员一体”(人人都是安全员、保洁员、服务员、救护员、宣传员)的服务体系,在全县掀起“立足岗位、学习云台”专题活动,全力塑造修武旅游服务品牌。
提高服务质量。该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星定级活动,发布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十奖十罚”管理办法。对涉旅类官网、微博、微信进行全面改版,在“线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方面为游客提供零距离服务。
制定服务标准。该县持续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成为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成为我国第一个由景区编制应用的国家标准。《云台山景区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入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汇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范》等两项标准成为省级标准发布。
融合发展,共建共享
打造全域旅游富民产业
“旅游+城镇化”方面。该县实施总投资249亿元的旅游城市建设项目69个,改造提升28条城市道路、60条背街小巷,搭建“七纵八横”的路网框架。投资10亿元、征迁1600余户、对千年运粮河进行生态改造,打造滨水城市景观带。投资30亿元,占地700亩,在城区按照AAAAA级标准建设云台古镇,打造旅居县城新地标。投资100亿元,占地4000亩,在云台山建设云阶康养小镇,打造山地度假目的地。
“旅游+民宿”方面。该县围绕打造北方民宿之都的目标,建设了云上的院子等一批民宿项目,推出了探宿等一批民宿示范户。在全省率先举办了民宿节庆活动,修武民宿品牌“云宿”成为修武旅游的新IP。
“旅游+体育”方面。该县举办中国汽车“云台山杯”越野巡回赛、九九登高挑战赛等多项体育旅游赛事,云台山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018年策划了首届中国云台山夏季英雄大会大型旅游IP嘉年华活动,短短一周内总参与人数达15万人次,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同比增长80%,创造了修武旅游的专属“黄金周”。
“旅游+康养”方面。该县充分挖掘七贤养生文化、怀药养生文化等,加快推进国医堂建设项目、老年养护中心、云台山医药集团优质中药饮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中原养生地核心区”。
“旅游+教育”方面。该县与台湾慈明中学合作,打造“台湾特色”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建设豫北最优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与澍青医专合作,建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为修武旅游发展储备人才。
“旅游+文化”方面。该县建设当阳峪绞胎瓷文化产业园、夜游云溪谷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开展文化体验旅游。依托竹林七贤文化、陪嫁妆爱情传说等文化载体,设计“云台小七”IP动漫形象,打造太行山上“爱情村”,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旅游+农业”方面。该县实施旅游“后备厢”工程,研发推广彩虹西瓜、新庄大枣、金谷园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建成云台冰菊等多个农业旅游综合体。成立“九如怀药”非遗研修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合作,传承怀药经典工艺,放大新型农业产业价值。
“旅游+科技”方面。该县建成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云景环球影幕和三维地理导览系统,借助科技提升旅游体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在景区建立产学研基地,地质科考游、生物科考游日渐成为云台山的旅游亮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修武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