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19焦作两会丨焦师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好工业出城先行者
市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以普惠金融助经济腾飞
焦作师专: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新篇章
旗帜鲜明讲政治 立足长远谋发展 精准高效抓落实 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更加出彩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在焦作师专蔚然成风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师专: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新篇章
本报记者 丁 垒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师专北大门。                                     本报记者 丁 垒 摄
  焦作师专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焦作师专供图)
 
   

  2月23日,随着学生陆续返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学期。在这个节点,回溯该校的发展历史,宛如在读一首起伏跌宕的美妙诗篇。她始建于清末,在风雨中成长,于改革中发展,虽几经变迁、几易其名,但她始终坚守国家教育理想,不遗余力承担社会责任,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新篇章。

  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酬壮志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为适应教育体制的急速变革,怀庆府师范学堂(后改称沁阳师范学校)应运而生。1948年,太行行政公署筹办太行公立焦作师范学校(后改称焦作师范学校)。1978年,焦作市委、市政府设立焦作市教师进修学院(后更名焦作教育学院),焦作地区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初步建立。

  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教育学院、焦作师范学校、沁阳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了师范专业和高职专业并举,学前、小学、中学师资多层次培养的崭新格局。如今,该校已成长为豫西北教育名校。

  进入新时期,该校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深入开展“扬正气、敢担当、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和“制度落实、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年”活动,投入1.5亿元启动3号教学楼、8号公寓楼、体育实训楼等三期工程和南北校区改造项目,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校上下干事创业、转型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勇挑重担、勇争一流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筑基固本,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设施设备健全完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人民路、丰收路、健康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10余亩,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馆藏图书110万余册,拥有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智能化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怀药育种技术工程中心等省市级实训基地、研究平台和139个实训室。

  师资力量雄厚。该校现有教职工665人,高级职称208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30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级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拔尖人才及专家64人。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该校现设12个学院、46个专科专业、3个联办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5个。

  服务地方,发挥现代大学职能

  该校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势,助推焦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竹林七贤研究、韩愈研究、李商隐研究、朱载堉研究、太极拳文化研究多点开花,亮点频闪,先后出版《覃怀文化论纲》《竹林七贤游历地调查研究》《文化修武》《豫西北戏曲碑刻辑考》等著作。

  助力焦作旅游“二次创业”。该校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国宝档案》《走遍中国》《河内名郡》等栏目,宣传推介焦作传统历史文化,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服务文化产业上档升级。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结合焦作实际,该校成立太极文化学院、绞胎瓷大师工作室、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设置社会体育、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旅游英语等专业,有效服务焦作文化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立德树人,牢记教育根本使命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该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唯真、教学至上”的办学理念,栉风沐雨,弘文励教,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既有大批供职于焦作、济源乃至全省的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中坚,也涌现出著名外交家王国权,知名经济学家王梦奎,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南海讲师沈壮海,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等知名校友。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近三年,该校学生参加省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25人获一等奖;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0个;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风能利用”项目组荣获全国第4名;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荣获全国第4名。

  近年来,该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单位、河南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单位等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进入新时代,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乘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神聚力,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而努力奋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