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焦作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地方,曾安下多少家园,承载几多乡愁?
在新华街居住的王晓英这两天一直关注焦作两会,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成新华街、花园街特色风貌试点街道建设。”这让她格外振奋。“不管是新华街还是花园街,都是我们焦作人的城市记忆,是乡愁,我们早盼望着政府关注它们了。”王晓英说。
无论是接受采访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诸多网友,都非常期待新华街、花园街的芳华早日重现。
新华街:让我如何不爱它
一条街,让您爱上一座城。
市史志办副调研员王明喜对新华街、花园街感情很深。上世纪90年代初,他写过一篇有关新华街的文章,至今依然保存着,尽管纸张已经发黄、变脆。可见,他对新华街的感情有多深。
作为焦作两会列席人员,王明喜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当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成新华街、花园街特色风貌试点街道建设”时,他心潮澎湃。
王明喜说,焦作的第一盏路灯、第一座电厂都诞生在新华街一带,焦作市区就是在这里扎根。
市政协委员焦崇奎觉得,最初的焦作市区可以说是在新华街一带形成,第一家钱庄、第一所大学都诞生在这一带,这里也是中原工业文明的起源。
焦崇奎感慨,焦作的许多个第一都在这里诞生,让我们如何不爱它?
老街总被风吹雨打去。焦崇奎说,焦作文化的特色在哪里?如果老街两旁都是高楼大厦,还怎么留住乡愁?王明喜也认为,现在的新华街、花园街两旁高楼大厦林立,虽然还具有商业特色,但文化传承上少了些特色。
焦作网友:期待老街重绽芳华
王明喜特别怀念小时候看到的新华街,家家都是栅栏门,民居特色鲜明,有竖着的商业招牌。
焦崇奎也对这里的老房子、老建筑念念不忘,没事时,就去感受一下。比如,河南理工大学老校区内的校史馆、焦作一中老校区对面的老房子,他百看不厌。
如何建设特色风貌街道?王明喜建议,希望它有古色古香味儿,文化味儿再浓些,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另外,他希望多开发这两条街的商业价值。
焦崇奎说,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地标性老街,新华街、花园街应该成为焦作的历史文化地标,这里的老建筑要保护好。他还建议,可以复建一些老建筑、老房子,也可以栽种些槐树,因为槐树是焦作市的市树。总之,要让老焦作的历史文化风貌在这两条街上得到完美体现,让这里能够承载老焦作人的乡愁。
昨日,记者走上街头,听一听市民对建设老街的看法。
市民李葡萄说,建设老街,一定不能忘记它的市井味儿、烟火气儿。毕竟,老街是人们生活的地方,让它们灵动、生生不息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要解决它生活不方便的地方,让人们喜欢在这里居住、生活,而不是一说起新华街、花园街,就觉得它们破烂不堪。
市人大代表杨华在谈到完成新华街、花园街特色风貌试点街道建设这个问题时表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杨华认为,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优秀的历史建筑可以展示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延续地方文脉,呈现城市的文化品位与软实力。焦作市区的历史不长,但新华街、花园街一带保留了部分有特色的历史建筑,有城市记忆,弥足珍贵。
杨华说,在新华街、花园街建设特色风貌试点街道,就要在规划、建设、保护等方面做好文章。要最大程度保护历史遗存,从延续历史的高度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修缮。要呈现历史文化的地方性,把焦作煤文化充分展现出来,把悠久怀川文化的要素嵌进去。要保持街道风貌的完整性,而不是保护一两个点,要把这些点串成线。要站在推动全域旅游的高度建设这两条街道,让游客离开焦作时有文化上的收获,而不仅仅成为风景之旅。
为传统商业街赋能,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焦作老街,未来也必定更精彩。
网友“宁静致远”留言:“老街经历过风花雪月,见证过破旧苍凉,一口乡音,一句老话,就能把人拉回金色童年。打造老街,让它成为焦作人最熟悉的风景。”
网友“一往情深”表示:政府终于出手了,先点个赞。完成老街特色风貌建设,说不定新华街、花园街会成为“网红街”,期待它们重现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