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向人民报告 请人民阅卷·马村区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次大学习:再造马村新优势 激活马村新动能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次大学习:再造马村新优势 激活马村新动能

作者:本报记者 张 蕊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马村区科级干部、企业高级人才、年轻干部培训班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徐帅帅 摄
  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参加出彩河南人演出。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文昌路拓宽改造后,路灯上挂上了火红的中国结,喜迎新春。 徐帅帅 摄
  “四城联创”中,湖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后,面貌一新、整洁有序,方便了群众生活。 姚明智 摄
  在脱贫攻坚中,马村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图为演马街道前夏庄村群众在改造后的文化广场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马村区2019年春节文艺会演,展现马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图为民俗表演抬黄杠。 冯光中 摄
  马村区高标准改造人民路与文昌路交叉口,该路口在城区18个进(出)市口督导中位列第三名。 蒋 鑫 摄
  春节前夕,马村区委书记宗家桢主持召开全区干部大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为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
  徐帅帅 孙 洁 摄
  国隆科技A1车间的安特诺保温装饰一体板生产线。 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马村区行政服务中心将24家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调整为“五区四窗”模式,在全市率先投入试运行,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承诺。 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鸿运国际商城倾力打造创新型商贸物流市场集群。            王 玲 摄
  老英雄程传信抚摸着不再光鲜的奖章,回忆着英雄的岁月。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赵飞琴医生正在给孩子听诊。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四城联创”中,九里山楼院获红牌。 本报记者 蒋 鑫 摄
  收获的喜悦。 李玉芬 摄
 
   

  核心提示

  思想解放永远是发展的总开关,这恐怕是改革开放40年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巨大变化,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之初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这样,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的“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深杭、促创新”“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三次大学习亦是如此。

  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促进发展大提升。2016年以来,我市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开展了三次大学习,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着力转型升级,致力创新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焦作发展新局面。三次大学习,是我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次思想再升华、思路再拓展。通过深入开展“远学扬州、近学许昌”“学深杭、促创新”“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等活动,全市上下解放了思想、明晰了方向,建设“四个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把焦作建设成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的奋斗目标已经深入人心。

  对于马村区而言,三次大学习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再解放、一次又一次的理念再升华,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整装再出发。持续开展三次大学习,为马村区上下输入了“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服务理念和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指明了以创新思想不断深化加快转型的发展方向,打开了束缚马村区干部群众多年的思想枷锁,提振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活了马村区发展的新动能。

  那么,通过三次大学习,马村区究竟学到了什么?实践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还将延伸些什么?记者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来作答。

  关键词一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促发展

  市委书记王小平指出,焦作与先进地市的差距,客观上表现在经济总量上、产业规模上、发展速度上、质量效益上,但更为关键的是在思想解放上、观念更新上,这是我们和先进地区最大的差距。必须虚心学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工作的大提升。

  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分析认为,焦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基础优势、政策优势、项目优势等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考察学习,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谈到对三次大学习的认识,马村区委书记宗家桢告诉记者,到马村区工作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补上三次大学习这堂课。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大学习就是要跳出焦作看焦作、跳出河南看焦作,到全国、全省找坐标、学先进,加快发展步伐。客观分析马村区,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也不多,故步自封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唯有抢抓机遇、借船出海,才能乘风破浪,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而言,马村区要抓住四个方面的机遇:

  一是抓好宏观政策机遇。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加快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郑焦融合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焦作步入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关键期,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这都将为马村区转型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

  二是抓住现实发展机遇。东海大道、中原路、建设路改造、文昌路拓宽都要在年内建设或投用,南太行绕城高速、东海大道南延连通新黄河大桥项目加速推进,“四好农村路”、生态廊道等多个项目快速推进,靳作城中村改造、建业春天里、中梁壹号院等项目加快建设,鸿运商城、居然之家、万方铝业、健康元等龙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以上种种,在补齐基础设施薄弱、城乡环境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等短板的同时,也给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三是抓住自身特色优势带来的机遇。新时代是格局调整、深刻变革的时代,各地都在各展所长。近年来,马村区的区位交通、城市空间、产业转型、生态文化等优势持续提升,发展潜力正一步步释放。马村区有处于郑焦融合、焦修一体化、新焦济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有2.8万亩的采煤沉陷区、15公里的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和10公里的北部浅山带,有年产42万吨电解铝的资源优势,这些都是马村区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基础条件。

  四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带来的机遇。借力农村“三块地”改革,激活土地资源,破解高质量发展资源难题,围绕储备林、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等可以谋划一批好项目。

  关键词二 逆向思维,错位发展抢先机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发展的紧要关头,在转型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只有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前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记者在参加今年年初召开的马村区委十届九次全会时,发现有一个词十分亮眼,那就是“逆向思维”。

  马村区有着郊区、农区、矿区“三区合一”的区情实际,有着沉陷区、塌陷地、山坡地分布广的现状,这是马村人曾经的痛点。如今,换个角度看就是机遇,这是大量的土地在等着开发利用,比如永城市、徐州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采煤沉陷区的地质特点,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对此,马村区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积极对接利用国家储备林、沉陷区治理等政策,谋划包装推进一批关联项目,与南水北调河和山门河生态景观带、白鹭湖湿地公园、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北部浅山生态经济林建设融为一体,打造都市生态田园新区,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马村区不属于主城区,土地价值和人气一直得不到提升,制约着马村区的发展。逆向思维,这些也正是马村区发展的潜力所在。近年来,随着城市“东扩南移”,人民路、丰收路东延,马村区的区位优势越发凸显,土地价值日益提升,焦东新城的巨大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马村区抓住这一机遇,谋划了一批项目、引进了一批项目,焦东新城雏形已经显现。新的一年,马村区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推进中部生态康养业、南部特色商业、东部新型工业、北部光伏农业“四大板块”,建设商贸物流兴区、新型工业强区、生态康养绿区、都市农业名区的“品质四区”,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幸福的“焦东新城”的战略定位,奋力谱写马村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三 转变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焦作为什么学?是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学,是为借鉴经验、少走弯路而学,是为汲取能量、提升自我而学,是为提振信心、坚定决心而学。细细想来,精神层面的学习似乎更为宝贵。 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良好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市委书记王小平在马村区调研时,曾对马村区提出了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殷切希望。 马村区如何提振精气神?就是要认清形势、增强自信。不比总量比增量、不比过去比未来、不比基础比干劲。没有精气神,马村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有了精气神,有了不甘平庸、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马村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2018年,马村区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建统领作用日益突显,作风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这一年,马村区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一心、干字当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这一年,该区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脱贫攻坚、环保攻坚、“四城联创”、百城提质、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在全市考核评比中位居前列;这一年,马村区提炼了“马上就办、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精神,选树了老革命程传信、最有良心医生赵飞琴、传唱经典的马村女子合唱团等先进典型,弘扬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春节前夕,马村区委书记宗家桢主持召开全区干部大会,要求大家必须扑下身子钉钉子,不折不扣抓落实。对于作风建设,宗家桢提出要牢固树立“四种精神”:树立“蚂蚁精神”,强化攻坚意识,对定下的目标、认准的事情,不管碰到多大困难、遇到多少挫折,都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树立“蜜蜂精神”,强化奉献意识,珍惜现有的岗位和平台,多一分享受事业的心态,少一点追求名利的世俗;树立“狼群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在街道和部门历练一批忠于事业有血性的“头狼”,在全区培养一支重义舍利、精诚团结的干部队伍;树立“孔雀精神”,勇于展示、主动宣传、正面鼓劲,全方位把马村区的形象和名气立起来、打出去。

  关键词四 项目为王,再造马村新优势

  发展为上,项目为王。

  马村区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为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再造新的优势。2018年,该区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3个,总投资190.3亿元。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72.5%;1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78.2%。万方铝业绿色化改造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

  2018年,马村区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围绕医药制造、现代商贸物流、铝精深加工制造等产业,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189.3亿元,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40%、资金到位率10%。全年外贸出口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65.7%,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

  2019年,马村区将聚焦“四大板块”和“焦东新城”建设,围绕医药制造、新材料、铝精深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生态康养等产业,盯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和层次,全年力争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5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这些项目的落地见效,必将成为马村区的发展新优势,改变马村区原有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五 创新发展,激活马村新动能

  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全市“学深杭、促创新”动员大会上如此描述:学深杭,就是要让创新的思想劲风吹进来,为焦作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真正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来推动焦作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马村区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创新领域不断拓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比重近7成,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马村区公布两批改革事项148项,“五区四窗”模式在焦作城区率先进入试运行;马村区以多种合作建设模式,进行重点区域开发、城市管网和道路交通建设,与郑州路桥集团合作,对“四好农村路”和部分城市道路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与中铁二十二局采取“融资+工程”总承包模式,投资7亿元建设靳作村棚户区改造工程。

  今年,马村区创新再发力。以创新驱动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各2家,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投资等有效手段,采取PPP模式、合作建设等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马村区城市建设;利用停滞企业用地,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厂房租赁等方式,做好“整合重组、僵尸清理”文章。

  关键词六 企业家为大,叫响服务新品牌

  把服务好企业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环境,聚焦发展抓项目,助力企业促发展。

  2018年,马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投资740余万元的区行政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速,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行政审批办结时限全部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0%以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392户,同比增长26%,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马村区还积极推动要素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深化产融、产销、产学研对接,大力开展“政策进企业”活动,建立区级领导分包、企业服务联席会议等机制,实行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20余个;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组织政金企融资对接会,帮助13家企业获授信12.9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投资马村、马上就办,马到成功”,这霸气的话语对马村区而言是口号,更是行动。2019年,马村区将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用工、用地、融资等方面发力,扎扎实实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关键词七 民生优先,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2018年,马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热点,补齐民生短板,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马村区全年民生支出4.9亿元,同比增长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8%。

  在刚刚召开的马村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长杨磊庄严承诺今年将重点办好10项惠民实事:一是完成“双替代”供暖改造工程8800户、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二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完成农村污水治理规划编制,改造农村厕所4700户、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4座;三是新建3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0个农村幸福院;四是建成马村区全民健身中心;五是建成投用马村区第二公立幼儿园;六是建成“四好农村路”130公里;七是完成白鹭湖城市湿地公园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八是全面提升“四城联创”水平,完成60个楼院的硬化、亮化、美化等提升改造工作;九是东海大道马村段建成通车,完成10条城市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十是新建6个游园,完成时代广场、绿园、东湖游园改造提升工程。

  关键词八 转型发展,质量效益稳提升

  全市“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动员大会号召,要学以致用、干在实处,着力转型升级、致力创新发展。

  一年来,马村区始终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型工业质效并举,国隆科技装配式建筑、天未生物药用辅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1亿元的16个技术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商贸服务业加快提升,鸿运国际商城、居然之家全面开业运营,鸿运智能物流园、骏通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华盛绿能、中科田园项目进展顺利,昌盛光伏产业园二期建成。成功签约投资30亿元的万达广场、13.5亿元的万邦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型是当务之急。马村区将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马村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一是全力升级东部新型工业板块。大力发展重点产业,聚焦医药制造、新材料产业,积极推进健康元4AA、银河药业等项目,支持国隆科技、泓冶特种新材料加快发展,推进鑫恒重工、中南氨阀等7家企业搬迁改造升级。深入实施“三大改造”,今年完成总投资15.5亿元的健康元、英利经贸等8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国隆科技、健康元创建绿色示范工厂,推动绿材节能环保科技、鑫恒重工规模应用机器人工程,支持焦煤集团关联企业发展和建设东部商砼产业园。积极发展“三新”经济,以培育“三新一高”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实现联合“晋二星”目标。二是着力做大南部特色商业板块。依托鸿运国际商城、居然之家,加快推进总投资13.5亿元的万邦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5亿元的鸿运智慧物流园等项目,积极承接焦作专业市场外迁,加快现代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实现“晋一星”目标。三是大力推进中部生态康养业板块。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加快孔子问礼园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锦鹏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美食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四是聚力提质北部光伏农业板块。加快华盛太阳能农庄和中科田园生态农业园建设步伐,谋划推进沿南太行、林邓线布局的旅游观光带,扶持蔬菜种植、特色林果采摘、珍贵苗木等特色农业企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