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定兴
“横跨南北的南水北调大桥、恢宏气派的焦作火车站南广场、绿色生态的大沙河治理以及全国百强品牌多氟多……一个个城建项目彰显了焦作的独特;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公交专线的设立、街边商店的整齐划一……崭新的城市面貌体现了焦作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西南石油大学学生陈宏博自豪地说,“我很幸运能参加‘热爱焦作·回报家乡’寒假焦作籍大学生返乡调研实践系列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感受到了焦作的发展变化,同时作为青年志愿者能为家乡建设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2月18日,为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情怀,团市委召开“热爱焦作·回报家乡”——2019年焦作籍大学生寒假返乡调研实践系列活动总结交流会。会上,青年学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参加“志愿体验”套餐计划的心得与感受。48名返乡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贯穿了整个寒假期间,累计服务时长400余小时。
打造“志愿服务生态圈”
2019年,团市委致力于打造以青年志愿亭为核心,辐射周边居民社区、文化场馆等志愿服务场所的“志愿服务生态圈”,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大胆探索创新,设计实施了“青春志愿汇”便民服务、“志愿体验”套餐计划、“爱我亭亭”特色品牌创建等重点服务项目,在助力全市三大攻坚战、“四城联创”等工作,引导市民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全市中心工作。
这次举办的寒假返乡大学生“志愿体验”套餐计划是团市委推进青年志愿亭“志愿服务生态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假期间,返乡大学生们集中到敬老院、市图书馆、市科技馆等地开展清扫街道、维持交通、整理图书、关爱老人等一系列具有“焦作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这个寒假,我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受益匪浅。我体会到志愿者的神圣就在于用自己的担当,照亮别人,奉献社会。从志愿服务活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志愿者的责任不是仅仅穿上红色马甲站岗,而是要发自内心感恩、宽容,用一颗善心待人处事。我为路边口渴的环卫工人递一杯水,收到感激的眼神;我为前来求助的市民提供帮助,得到了热情赞许,这些都让我觉得温暖。”大学生李阳对记者说。
据了解,2018年至今,团市委按照“便民服务项目上台阶、志愿体验项目大推广、特色创新项目树品牌”的整体要求,先后实施了入党积极分子“志愿体验”套餐、学联学生会“志愿体验”套餐、寒暑假返乡大学生“志愿体验”套餐等,逐步把青年志愿亭建设成为全市志愿服务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志愿服务的一站式体验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生态圈”建设的健康发展。
“1+1”亲子套餐
丰富“志愿服务生态圈”内涵
寒假期间,市志愿者服务中心、市第二十三中学团委根据实际情况,为市第二十三中的学生寒假社会实践量身定制了市二十三中寒假社会实践活动“1+1”亲子套餐。志愿体验“1+1”亲子套餐是团市委“志愿体验”套餐计划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加强中学志愿服务工作、增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索,有利于引导中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套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参与形式。由1名家长带着1名学生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二是活动内容。包括在青年志愿亭参与1次便民服务活动和参与1次由青年志愿亭组织的志愿服务集中活动。
寒假期间,参加活动的该校七年级、八年级的127名学生及254名家长和志愿者们分两个周期进行,分别在市龙源湖公园青年志愿亭、市东方红广场青年志愿亭、焦作火车站广场青年志愿亭参加便民服务活动,并参加爱心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和“绿风尚”社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热爱焦作 回报家乡
与此同时,团市委组织48名返乡大学生开展了“热爱焦作·回报家乡”焦作籍大学生寒假返乡调研实践系列活动。青年学子们实地参观了焦作火车站南广场、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水袖流云”示范段、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等“双十工程”重大项目和焦作企业代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家通过参观项目建设和科研生产过程,亲身感受焦作的发展变化,加深他们对焦作发展变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对家乡的热爱。团市委还邀请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先鹏为大学生们开展有关焦作历史的公益讲座。该讲座围绕焦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引导焦作籍大学生了解焦作的历史文化,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情怀。
“此次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子佳同学的那句话:‘不是家乡没有魅力,而是我们对家乡认识太少。确实,我对这个生活了20年的故土了解太少,这让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焦作人而感到惭愧。通过参观企业的发展历程,我懂得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畏惧前方道路上的挫折,要去闯去历练,拿出山阳儿女的拼搏精神努力去奋斗,以夸父逐日般的执着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少些利己主义,多些无畏精神,用一颗温暖的赤子之心来回报祖国,回报家乡’。”学生刘一帆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