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成安林报道:2月25日,修武县城区运粮河综合改造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为这条古河道“整容”。
“俺家紧挨着运粮河,以前,河道里污水、垃圾混在一起臭气熏天。”眼前这“颜值”大大提升的运粮河,让居民王娟很是欣慰。这里将再现古运河风景长卷,让她充满期待。
行走在修武县城,您会发现这座千年古县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原来的“卡脖子路”“断头路”打通了,一条条顺畅起来;昔日坑洼不平的背街小巷经过整治,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柏油路;棚户区改造、数字城管、“气化修武”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一件件实事赢得了民心,顺了民意,随处可见党员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的身影。为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修武县以“民心导向”为引领,以帮助干部解难题、办实事为重点,探索实施了基层干部“暖心工程”,对基层干部实行思想关爱、政治关心、生活帮扶和精神激励。
通过建立公益托管课堂、为50岁以上党员干部配备随身携带小药盒、向长期“高压作业”的乡镇干部提供心理辅导等,让基层干部在敢于担当的过程中心更暖、劲更足。
“‘暖心工程’的实施,让愿干事、能干事、敢干事成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修武县水利局局长张利敏颇有感触地说。
除了基层干部“暖心工程”,修武县还实施了企业家“暖心工程”和学生家长“暖心工程”,覆盖基层干部、企业家和学生家长三大群体,让干事创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找到了支点,成了“民心党建”的有力载体。
实施企业家“暖心工程”,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让企业家一门心思搞生产经营。荣誉市民、功臣企业家、科技带头人等荣誉激励,让企业家干事创业更有尊严。
实施学生家长“暖心工程”,引导成立家长委员会,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成长呵护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真正把温暖送到家长心坎儿上。2018年以来,各级家长委员会收集与学生切实相关的1512个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此外,通过开设亲子课、“公益托管课堂”等,邀请教育专家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免费发放优秀家庭教育书籍,凝聚了教育教学合力。
党建创新才有生命力,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三大‘暖心工程’,密切了党群干群政商关系,打造了民心导向党建品牌,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落到实处,会聚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