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山阳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为主线,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北山治理、产业转型、全域城镇化等各项工作,高标准打造黄龙山旅游度假区,努力把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加快经济转型的强劲动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频共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目前,山阳区集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巡返大庄园、三利达健康休闲运动产业园、承享生态园等于一体的黄龙山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黄龙山运动健康智慧特色小(城)镇创建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山水南太行,休闲在山阳”的旅游服务特色品牌进一步叫响。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山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顶层谋划、统筹推进,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北山治理与沿山路段绿色廊道建设有机结合,勾勒出一幅“车在山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美丽画卷。
该区持续加大北山植树造林工程推进力度,新增太行山绿化工程6500亩、太行山封山育林工程1100亩、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改造工程1100亩、市县级森林抚育工程9500亩;积极组织区直机关、辖区有关单位、各界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9.6万人次,种植各类树木42万株;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林政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查处重大毁林、乱占林地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案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及时组织专业力量对突发森林病虫害疫情进行处置,确保完成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4‰的责任目标。
作为我市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立了公路绿色廊道建设指挥部,邀请省内外园林规划设计专家实地勘察,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沿山路段公路绿色廊道,精心打造凸显地域特色、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旅游观光的南太行山休闲旅游景观大道和7个景观地段。截至去年,山阳区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对S306林邓线山阳区段进行高标准绿化97.45亩,栽种乔木、灌木12.1万株,种植混播草、移植草皮共5.5万平方米;对焦辉路山阳区段进行街景立面整治、广告招牌美化、道路路面硬化,栽种乔木、灌木2300余株;平整X006中焦线山阳区段建设场地8万平方米,栽种白皮松2070株、紫薇3900株、月季17万株、红叶石楠6000株。
为进一步保护好北山生态修复成果,该区在北部沿山路段的6个进山入口处分别设立了北山治理工作站,在南山路沿线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安排工作人员全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严把沿山道路出口关;制定了私挖乱采工作造册登记制度,对辖区内挖掘机、铲车等工具进行造册登记,形成了从源头对私挖乱采进行综合整治的管控网络,遏制了北部沿山地带私挖乱采现象的发生。
同时,结合全市北山治理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大力发展能够和周边山水旅游形成互补的综合型、娱乐型都市户外休闲项目和健康养老产业,为持续推进北山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探索合理开发路径
山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顶层谋划、统筹推进,按照打造高品质城市的要求,与北京汖致露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运营合作协议,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五星级汽车露营地设计标准,引进了总投资6亿元的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项目。
该项目是我市第一个利用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成的综合旅游示范项目,集汽车营地、运动体验、休闲旅游、红色教育、文化展示、农业观光于一体,依托沿山地形引入了四季旱雪、全地形车赛道、3D裸眼全息等高科技含量项目,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五星级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被列入全国383个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进一步充实了我市全域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为云台山景区每年700万人次游客和周边城市近3000万名常住居民提供体育赛事、教育拓展等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全方位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山阳区积极创新“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集体资产资源量化入股、村民受益”的生态旅游项目运作模式,鼓励村集体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投资入股,实现村集体一次投资、带来长远稳定收益的效果。同时,鼓励引导周边群众大力发展餐饮、民宿等文化旅游配套产业,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实现共建、共享、共富。该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3亿元,纳税3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千余名群众就业。
“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项目集产业、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于一体,涵盖大型活动、营地体育赛事、农业生态观光游,发展前景广阔,是焦作建设‘四城’、打造‘四区’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山阳区以全域旅游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去年6月30日一期试运营以来,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先后成功举办了“汖致·卢亮沟玫瑰之约”、中秋车展和亲子活动、国庆节系列活动及全市中小学艺术体育节,多次承接了企业团队建设和拓展训练,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解决周边群众就业350余人,并吸引10余名高学历人才回乡就业。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在引进绿色环保、和谐共融生态项目的同时,山阳区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地域文化等特点,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依托北部沿山生态旅游优势资源,先后建设培育了总投资5亿元、占地49亩,集休闲运动、射箭体验、文化创意、动漫科幻等于一体的三利达健康休闲运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涵盖陆地生态园、水上乐园、海洋馆、大型综合游乐场的承享生态园项目;总投资5.9亿元,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巡返大庄园项目……同时,围绕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引导周边群众大力发展餐饮、民宿等文化旅游配套产业,扶持培育绞胎瓷、竹编等传统工艺企业,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不断拉长产业发展链条。
巡返大庄园是集仿古建筑、园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牌坊路、将军鼎、天骄阁等景点已相继完工,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到此观光、旅游、休闲和度假,成为我市全域旅游建设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巡返大庄园充分依托北山生态修复为基础,严格按照宋代建筑风格规范设计,整体设计古朴大方,细节严谨精美,建筑质量上乘,各个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形成的空间呼应,成为巡返大庄园建筑群的独特魅力。尤其在立体布局上,巡返大庄园各类建筑重叠雄伟,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今年,巡返大庄园将按计划启动巡返书院、休闲水上乐园、商业街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夜间亮化工程,实施道路提升工程,对庄园内民居进行整体“换装”,把村庄与景区,打造成乡村旅游的新样板。
该项目还积极依托北部沿山生态旅游优势资源,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康养休闲产业发展,与中心城区形成功能互补的良性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目前,乡村康养产业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与人文资源禀赋丰厚的巡返村,在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康养是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模式。同时,也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认可。
如今,山阳区正在通过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深挖地域特色资源,大力培育“旅游+康养+体育+文化”等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生态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同时,山阳区还将以打好“绿色牌”、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以抢抓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建设森林焦作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推动生态创建与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有机结合;念好“山字经”,利用好北山生态修复成果和沿山自然资源,把黄龙山片区打造成“山水林田湖草”和谐伴生的综合旅游板块,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效益,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山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