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向人民报告 请人民阅卷·博爱县篇(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博爱再出发:“一轴两城五区”让品质县城更美好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博爱再出发:“一轴两城五区”让品质县城更美好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宁江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打造品质县城,博爱明天更美好。图为幸福湖。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博爱强力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对车轮进行合格检验。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博爱益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人在清洗气瓶并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测。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全域旅游让于庄村成为网红村。
  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县城发展增光添彩。
  特色怀姜产业前景可期。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青天河景区舞起博爱全域旅游龙头。
  特色商业发展方兴未艾。图为小吃街花间巷。
  繁荣的民间文化艺术让小城文化底蕴十足。
  小区春色。
 
   

  ◎核心提示

  刚刚闭幕的焦作市两会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爱县将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持“工业强县、创新兴县、开放活县、生态立县”,强力实施“一轴两城五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五大创建”,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贡献博爱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聚焦“项目为王”

  奋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全县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提高税收收入、稳定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用优质的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围绕亩均税收、市场前景、低排放无污染等核心指标,集中全县力量招商引资。围绕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切实抓好前期已到位项目建设。以实际成效论英雄,紧盯工期,压茬推进,确保2019年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工业方面,实施总投资95亿元的亿水源公司铝酸钙粉、三峡公司液化天然气工厂二期等32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3.4亿元,23个项目建成投产。重点抓好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项目,打造全省能源产业新亮点。实施汉为公司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昊林公司生态人造板等“三大改造”项目30个,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节能减排类项目10项,支持新开源公司申报绿色工厂,培育英利特公司和远程公司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旅游方面,实施总投资34.7亿元的六盘溪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等10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靳家岭索道改造、天井关大峡谷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博爱迎宾馆附属设施开工建设。商贸物流方面,实施总投资5.4亿元的清化老街提升、鸿昌商业广场二期等5个重点特色商业项目,完成投资2.9亿元,鄈城邑·怀清坊等3个项目完工,中鼎国际广场开始营业。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农产品电商智慧城、豫北物流分拨中心等4个重点专业市场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铁路无水港建成运营,五洲国际商贸城二期工程主体完工。电商方面,建成姜及姜制品检验中心。完成1项国家级和1项省级地方标准制定,争创省级电商创业示范园区。

  围绕解决“围墙外的所有事”,用真诚感动企业家和投资商,全力抓好项目服务。以创建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解决好影响项目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优质土壤,让企业家、投资商不受任何干扰,集中精力上项目、上产品、创效益。一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制定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时间节点,做到一盯到底,确保及时解决。推行并联审批、联审联批和容缺办理,压缩审批时限,打破互为前置的藩篱,营造“无障碍”审批环境。对于干扰项目正常建设、吃拿卡要等行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从快打击,依法依规处置。二是加强要素保障。统筹调度煤、电、油、气、运,避免工业企业减供断供。合理规划禁行、限行路线,保障重点企业运输畅通。研究弹性年期出让、租让结合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三是完善投资融资模式。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深化与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的合作,谋划建立应急转贷平台,推动信贷资金更多投向中小微企业,“一企一策”解决企业资金运转不良、抽贷断贷等问题。

  聚焦协调发展

  奋力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为目标,以人民路郑焦融合发展轴为中心,全力打造高铁新城和开展老城“双修”,实施城建重点项目60项,完成投资17.8亿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完善规划体系。以“城乡一体,全域规划”理念为引领,加强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不同功能分区规划和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博爱县城市总体设计、城区和高铁新城控规、高铁站站前广场及周边修建性详规、乡村建设规划以及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等10项专项规划,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建设高铁新城。依托太焦高铁博爱站建设,打造北部高铁经济片区。一是加快站房建设。高标定位高效推进,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高铁站房,实施站前广场工程,重点做好公交枢纽、旅客集散中心等建设项目。二是推进新城开发。围绕站前广场周边开发布局,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方开发建设。开展与河南城际公司合作,谋划实施750亩的太焦高铁综合开发项目。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抓住承接郑州大都市区和中原城市群溢出效应重大机遇,结合新城北部浅山区实际,坚持产城融合、“新城+景区”一体化发展,谋划实施旅游、康养产业,努力将高铁新城打造成“晋豫新枢纽、康养智慧城、太行小江南”。

  实施老城改造。注重城市“双修”,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功能设施方面,打通团结路北段等4条道路,实施文化路等4条道路大修,改建明月路等2条道路,开工建设焦克路二改一工程。建成城中村污水管网连通项目。城市“双修”方面,新建4座城区公厕,完成柏山路等4条道路路灯设置,推进团结路等3条道路外立面改造提升,实施好友路等6条道路绿化工程,启动实施城区西南公园项目。综合片区开发方面,推进城市集中连片开发,实施建业春天里、滨河御府等1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持续提升城市住房品质。

  改善城乡环境。以“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复审为契机,开展“五大创建”“全城清洁”和“双违”整治行动,重拳治理城区违规经营、私搭乱建、交通秩序混乱等现象,提升城市形象。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现全县173个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聚焦改革创新

  奋力推动落实“八字方针”高质量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巩固“去降补”成果。稳妥化解企业风险,完成源泰公司破产,启动广兴公司破产改制工作。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盘活卓诚公司、力亚公司、妙字号公司闲置厂房和土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煤炭消耗总量,提升高耗能行业质量效益。推进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将更多优质企业纳入豁免清单。巩固煤场整治成果,科学规划利用煤场闲置土地,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留足空间。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加快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步伐,实现“应进必进”、70%以上政务服务“一窗受理”。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降低营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粮食收储、博爱农场、供销社等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履职能力。

  提升产业链水平。聚焦“三新一高”,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打造制造业创新区,抓好智能制造引领、重点技术攻坚、传统产业升级和创新载体培育,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培育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专精特新”企业,秀川公司、新景公司等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省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市“50高”。

  畅通经济循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与中原股权公司的战略合作,培育联丰良种、铭飞五金等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推动伊赛公司上市。放大科技贷款运用成果,谋划增加200万元财政资金,为企业提供3000万元规模的科技贷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升外资外贸水平,争创全市对外开放先进县。严控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聚焦优先发展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围绕精准脱贫、高效农业发展等重点,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新时代博爱三农工作新局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户增收、稳定脱贫不返贫”的要求,推进就业扶贫、产业带贫、健康兜底等工作,重点扶持澡巾布加工、竹艺竹编等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开展免费培训500人次,带动贫困户增收4000人次以上。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聚焦贫困村整村推进、重点村和特殊贫困群体攻坚,对照贫困县退出标准,做深做细各项工作,确保2580名贫困群众脱贫,9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集群、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集约节约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力推进中荷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以色列高效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健全投融资机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林果、温室蔬菜采摘基地,以新源鑫、联丰种业、博爱源等项目为载体,完成全省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项目建设。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打造美丽乡村。深入开展“设星定级、评星晋级”活动,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改厕4.1万户,创建20个“四美乡村示范村”,农村垃圾治理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扎实开展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返乡创业人士带动作用,传播文明理念,倡导文明乡风,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聚焦绿色发展

  奋力推动生态建设高质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构建森林、河流、农田、城市四大生态体系为着力点,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强化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全县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到61、102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30天以上。

  实施水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河长制,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加强水源地环境管理,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地下水质稳定达标。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成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建立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严格处置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完善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河南省级森林城市、河南省湿地公园创建,建成5个森林乡村、1个森林康养基地;加快推进国储林、太行山绿化等项目,完成造林8500亩,培育森林资源2.4万亩。以焦作市争创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大北山治理力度,编报实施北山生态修复项目,推进北山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确保博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聚焦共建共享

  奋力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

  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办好惠民实事。让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办好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十件实事。一是建成月山中学宿舍楼、下期城小学综合楼和县直幼儿园新园。二是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完成妇幼保健院异地搬迁准备工作。三是免费为农村妇女实施“两癌筛查”。四是建成图书馆和文化馆主体工程,做好博物馆规划筹建工作。五是打造“10分钟健身圈”,规划建设100公里健身步道和骑行专道,建设博爱公园塑胶健身步道1.8公里。六是新增燃气用户6000户,新发展集中供暖用户4000户。七是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让2.4万户城区居民都喝上优质甘甜的南水北调水。八是建成鄈城路中段等2个停车场。九是在县城区内规划建设一座农贸市场。十是创建“四好农村路”339公里。

  抓好民生保障。城市低保月标准提高到520元,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到3700元。继续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发放创业贷款5000万元。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8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00人以上,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升学率。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省人民医院、解放军第91医院等建立医疗合作关系,聘请国家、省、市名医专家每周来该县坐诊,切实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

  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抓好源头治理,畅通信访渠道,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信访法治化建设。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化工、建筑、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各种黑恶势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博爱县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