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春光明媚,位于温县赵堡镇中马村的焦作市香思源食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在这个封闭式的无菌车间里,十几名生产工人身着蓝色工作服,在流水线上紧张工作着。
在流水线的末端,来自西马村的吴海战将一个个成型的手抓饼放置到烤箱中,动作娴熟。他47岁的妻子陈小千和五六个女工在旁边揉制面饼,个个干活都很麻利。
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不出远门就能稳定就业,吴海战、陈小千夫妻俩对于这样的生活十分满意。他们早年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着他们天天饥一顿饱一顿,没少受罪。后来,为了孩子上学,他们返乡生活,只能靠着隔三岔五打零工的收入维持家用。自从到了这个扶贫车间,他们实现了稳定增收,每个月还有假期能陪伴孩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在这个扶贫车间,还有一位特殊的贫困户——来自西马村的史建森。他从小有智力残疾,成年后依靠家人生活,不能自食其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自我“造血”。自从村子周边建起扶贫车间后,扶贫干部就与史建森的家人商量,安排他到车间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很快,史建森上岗了,在车间里担任上面工,负责将机器揉制好的面运转到流水线上。车间里的同事大多是村里的乡亲,大家都愿意帮助他。一段时间后,史建森胜任了这个工作。
如今,看着身患残疾还能够自食其力的儿子,史建森的父亲非常欣慰。“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让俺一家也过上了好日子。”他乐呵呵地说,“我们老两口年龄越来越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儿,现在他有了工作,不仅能够挣钱养活自己,多余的钱还能贴补家用,这样的日子太开心了。”
受益于这个扶贫车间的不止贫困户,还有中马村周边的村民。
“我们车间里现有10名长期工,都是来自周边村子的‘4050’人员,他们是就业的老大难。他们从家到这里上班,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每人月收入1800元左右,大家干得很起劲儿。”车间负责人武林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