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爻村驻村第一书记许昕说起该村86岁老人郭相让,不禁竖起大拇指:“老人特别不服输,不靠低保,不是躺在政策上等人救助,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3月14日,春光明媚,郭相让老人6时就从家里出发,走2公里山路,到自家地里干活。他带了点饮料、馒头,中午不回家,一直干到16时左右才收工。“庄稼人就觉得干活痛快。”郭相让老人告诉记者。
郭相让老人的时间表很紧。他说,这几天的任务主要是整地,清明节前10天,要育西红柿苗。5月1日前后,要将育好的苗架在地上。5月25日前后,等苗长壮了,开始往地里栽苗。7月28日左右,西红柿就该成熟了,可以卖了。“到时候你可来啊,尝尝俺的高山西红柿。”老人热情邀请记者。
郭相让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他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在他眼里,没有啥退休不退休的,只要身体允许,他就喜欢去地里干活,长年下地干活,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吃过他种的西红柿的人,都觉得口感好。家住焦作市区的张女士说,郭相让种的西红柿又面又甜,掰开还是沙瓤。“高山西红柿,日照时间长,又不施化肥,绝对绿色、无污染。”许昕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郭相让老人种的西红柿是“产在大山人不识”,产量很高,却苦于没有销路,只能贱卖,有的甚至扔了。那时候,种西红柿没有改变家里的贫困面貌,2万元的欠账久久不能还,他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2017年11月份,许昕到平顶爻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一方面对这里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帮他们找销路。郭相让老人说,正是因为后来不愁销路,他们才放心大胆地种起了西红柿。
去年,郭相让老人在自家的1.2亩土地上种了两个品种的西红柿,收获了1万公斤高山西红柿。因为有许昕的宣传,焦作市区几个小区的居民都加入了购买高山西红柿的大军。“在城里就能吃到山里的西红柿,真是方便。”家住警苑小区的一位居民说。到平顶爻村旅游的游客也喜欢这种口感的西红柿,郭相让老人一家一年就赚了3万多元。
此外,郭相让老人去年还拿到了700多元的扶贫项目补贴。他每月还有113元的养老金、50元的高龄补贴、180元的低保金。虽然这些钱不算太多,但老人很知足,过去所欠的账也还完了。
村里和郭相让年龄差不多的老人,基本上不再劳动,靠政府补助或子女赡养。郭相让老人的身体不算太好,但特别爱干活。许昕说,年轻人走山路,都不一定有郭相让老人走得快。村里人说起郭相让老人,都说他几乎天天泡在地里,很让人敬佩。
人老心不老!靠着红彤彤的西红柿,郭相让老人一家的日子如今过得红红火火,日子越过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