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2日,大河报记者李岩 实习生施学霞报道:放着能挣钱的运输生意不做,执意承包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山地,坚持植树造林,持续投入,却迟迟难以收到效益,结婚十几年的妻子与他离婚,儿女也没有跟随他,修武县云台山镇边庄村村民宰银根因此被戏谑为“神经病”。老家房子塌了没钱翻修,平时吃着最简单的伙食,与野兽为伴,过着“深山野人”一般的生活。
为使林区种植的香椿、核桃、柿子等林木能产生效益,老宰盼林区能修出一条通往外界的路,盼了20多年。他也想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想对孩子说“爸爸干的是正事”。
一直投入无产出,他穷困潦倒
今年57岁的宰银根,家里只有3间已经破旧的瓦房,东间顶棚已经坍塌,靠塑料布遮盖着。幽暗潮湿的屋内,除了几张老旧的桌子和椅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由于这些年忙着种树,老宰并不常在家里住,龙门村林区的一间小石屋,是他的栖身之处。
从村子到他的承包地,那辆跟了老宰20年的机动三轮车,跑了半个小时。因为要运动物资,老宰开着三轮车在布满石块的河床上蹦蹦跳跳前行,速度比步行还慢。一条宽不到2米的简易通道上,留下了三轮车的三道车辙。
老宰说,这条路,他独自走了20年。“十几年前,媳妇受不了我一直赔钱种树,跟我离婚回四川老家了。如今一儿一女已长大成人,我现在是独身生活。”陪同他上山的老朋友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没有路,是老宰不断平整路面,加上三轮车年复一年地碾压,才在崎岖的山道上形成了一条简易路。老宰的这位老朋友还说,老宰种树一直是有投入无产出,使得经济异常拮据,甚至连买面条、青菜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他出于同情经常资助老宰。
独居深山,矢志不渝种树20年
上山的路途中,老宰沿途栽种的杨树、核桃、柿子等林木,已经生长成林,成为山中一景,给人印象深刻。沿河沟行走3个小时,走了六七公里后,3月5日中午1时许,记者见到了老宰的小石屋。
小石屋阴暗潮湿,里边放着一张小床,旁边木板上放着一些白菜、干面条以及碗、锅等生活用品,还有一盏煤油灯。与小石屋相邻的是一个露天小灶台,旁边堆放了一些木柴。
“夏天,山上经常有野兽出没,野猪、豹子都见过,还有一次半夜醒来,发现被窝里有点凉,一摸原来是一条大蛇,大概有胳膊粗细!”老宰说。
沿着小石屋继续向上爬,老宰栽种的香椿、核桃、泡桐等树木便集中地出现在眼前了。老宰说,他从1999年开始承包山林种树,20年间,一共栽下杨树8万多棵、泡桐树5000多棵、核桃树5000多棵、柿子树6000多棵、香椿树3万多棵,使得如今的这片林地,生机勃勃。
老宰栽种的树木,除了河沟两边,主要位于河沟内的梯田上。“这些梯田,都是很早以前村民开垦的庄稼地,后来都搬走了,就荒废了,现在我种上这些树,一方面可以造林,另一方面可以有点收成。”
河沟中有一处浅水潭,是老宰种树挑水的水源。“树苗运进来不容易,我得保证成活率,一棵树保证用上一小桶水。只要是我种的,基本都活了。”
盼家人理解,也盼一条出路
20年前,老宰靠跑车搞运输维生,收入还不错。上山种树以后,上百万元家底全部投了进去却不见收益。
“每年看到这香椿、柿子、核桃等树木还有山药长得好好的,就是运不出去,得不到效益,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就像这香椿叶、山药,我试着用三轮车运了几趟,香椿叶蔫了,大部分山药都断成了几段。”老宰说。
“亲戚朋友都说我是种树种傻了,我不想多解释,只是憋了一口气,只要是我想干的事,就得干出名堂来。种树,不管再难再苦再累,我都会一直干下去!”他说。
老宰说,等有机会,他会去媳妇老家谈谈复婚的事。对于不支持他也没有太反对的子女,他很想给他们说“孩啊,爸爸干的是正事”。
“要是这条路能修好,不但山里边的收成能运出去,有点经济效益,干下去更有奔头,给家里人也有个交代。我也相信,有这里边的收成和美景,完全可以带动这附近村庄的老百姓致富,真的想早一点看到那一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