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3月13日,我市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要求按照“双四分”原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引导群众树立新的垃圾分类理念;提出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改革,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政策。
这项工作的推进将给我市居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将享受什么样的奖励?会上,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根据工作部署,我市将引进社会资本方,按照“双四分”原则,把生活垃圾分为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大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我市将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设置垃圾分类设备,包括智能分类投放箱、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箱、有毒害垃圾箱、智能垃圾袋积分兑换一体机、台秤等,对居民垃圾进行智慧分类。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单元楼内设置其他垃圾、餐厨垃圾两组垃圾桶,方便居民投放常见的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并为居民发放可降解的二维码多色彩分类垃圾袋。同时,派出宣传督导员,为居民讲解智能垃圾箱、积分兑换的实际操作方法。
为督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城管部门将按照“一户一卡一码”的原则,为社区居民办理智能二维码卡,并绑定微信公众平台、APP等,用智能技术手段管理垃圾分类工作。
我市垃圾分类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对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进行全程管控,做到分类投放数据皆可查询,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可积攒积分,错误投放垃圾将扣除积分,并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
我市将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设置垃圾分拣中心,将可回收垃圾细分为废弃纸制品、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等类别,交由再生资源回收站处置。垃圾分好类后,将被运输至终端处理场所进行末端处理,餐厨垃圾将用专用车辆送至餐厨废弃物处置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沼气和肥料;其他垃圾将被送至静脉产业园焚烧发电;有害垃圾将进行集中存储,并交由相关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我市在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同时,还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步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商场”“五进”宣传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会议要求,各城区、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全力统筹推进,落实目标职责,为完成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动员全体市民共同行动起来,营造“生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