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振家风 立村风 正民风
吟风诵月思古今
图片新闻
学府书店读书排行榜
《馆藏历代书法碑拓精粹》出版发行
薛光臣作品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生活处处“留有余”
李清联诗歌朗诵追思会在洛阳举办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处处“留有余”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实习生 李颖慧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记者在温县河南百年老字号“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访时,看到一方“中华名匾”——“留余”匾额。此匾高悬于“怀山堂”博物馆内,来访者一进入该博物馆,每每抬头即见、即思“留有余”。

  其实,“留余”原匾现存于河南巩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百万庄园内,是康氏先人留给后世子孙的家训。温县“怀山堂”第八代传人、康百万家族第十八代后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康明轩将“留余”匾复制高悬于“怀山堂”,以此自诫自勉。

  “留余”被誉为豫商文化之精髓,也应当是怀商文化之魂魄。

  何为“留余”?“留余”匾如此诠释——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思之悟之,“留余”匾字字珠玑。“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留余”,这是康家一脉先人的谆谆教导,这是康家一脉400年兴盛不衰的根本,这是康家一脉做事为人之道。这同样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折射,它不但是独善其身的做人之道,还是豫商、怀商达则兼济天下的从商之道,激励后人胸怀天下的为政之道。

  细查下,“留余”名言出处颇深。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以还子孙。”这句话是“留余”匾的核心,它出自“留耕道人”之口。

  “留耕道人”为南宋廉臣王伯大,王伯大一生宦海沉浮,因直言劝谏两次被罢官,三次被降职,但仍旧不忘初心,死守为人底线。晚年,他书写《四留铭》传后人,遂成名篇。因而,2017年,“留余”匾所传递的“留余”家训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广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人。

  生活处处“留有余”,同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专家评价“留余”匾:“留余”思想倡导和谐、平衡、共赢、可持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我们当下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康道平,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传人,字子履,号坦园,喜读诗书、好练武功,曾修寨垒堡,操办团练,保护家业。为鼓励自己也为教育后代,起堂号为“留余堂”,并请人撰写了“留余”二字及相关铭文作匾额悬挂于堂上。从此,“留余”成为康家的重要家训。

  “留余”,这当然不是康道平一人之精神,而是康百万家族百年商业文化传承之精髓。而如今,新怀商康明轩将其高堂悬挂,醍醐灌顶,昭示一代新怀商精神。

  “怀山堂”已传承怀药精神近300年。新一代掌门人康明轩一直在寻找“怀山堂”文化之根,最终他找到了“留余”匾,悟到了“留余”。

  望着“留余”匾,康明轩说:“吃亏是福,退让是礼,节俭为本,心存感恩,财富是一时的,商德才是商人之根。康家子孙正是深受家风的熏陶和影响,诚信经营,公平为本,以德领商,昌盛数百年,这也是怀商之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