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史文生
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感天动地,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千古流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源远流长、代代传颂。3月9日是农历二月初三,传说是董永的生日,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赴修武、武陟探访牛郎和董永传说地。
当日8时许,“市民观察团”一行从焦作出发,第一站考察了牛郎织女传说遗址修武商冢。修武县文史专家杨天亮介绍,商冢在修武县城,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道光十九年《修武县志》记载:“商冢在县东二里,武王伐商,其子孙有来归而死者,葬于此。”商冢和牛郎的原型王亥有关。现代考古证明,修武境内分布有大量先商文化遗址,商冢即是其一。
探访第二站,七仙女戏水联想地武陟县北郭乡黄河湿地及黄沁河交汇处纪念园。北郭乡乡长荆铭说,这里是黄沁河交汇处,水资源丰富,是我市黄河生态旅游带重要组成部分。在沁水怀抱的北郭乡展现出独特风姿,南临悠悠邙山,黄沁水波荡漾,天高云淡风轻,草长莺飞鱼翔,是现代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现实画卷。
随后,“市民观察团”来到武陟县三阳乡境内的董永七仙女定情处槐荫寺、七仙女下凡落仙台等处考察。
中午时分,“市民观察团”来到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探访董永墓、古槐树,现场看到许多群众前来祭拜董永,十几个民间艺术表演队在此表演,表达了人们对董永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天的探访,大家感触颇深,在小董乡政府召开的交流座谈会上,“市民观察团”成员纷纷为董永故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市民观察团”成员王利江认为,要让董永的孝道在每个家庭生根开花,要让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打动每一位青年,要把董永故里的故事广泛传播,要把小董村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全域旅游的一个特色亮点。让文化更好传承,让文化形成产业。
“市民观察团”成员杨建琦建议,对董永孝文化的传承要做到大格局做大文章、大胸怀做大文化,以董永孝文化为主体,挖掘、梳理、盘点、整合焦作本土孝文化元素,如司马故里孝文化、许衡孝文化、杨氏孝文化,甚至可延伸到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全国最美家庭等,可设怀川孝文化节。争取成立全国董永文化研究组织,以五个国家非遗董永传说城市为成员单位,每年轮流举办“中国董永文化节”。
“市民观察团”成员乔燕章认为,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小董乡举办了七届“孝子文化节”,说明武陟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作出很大努力,取得不错效果。小董村民风淳朴,家庭和睦团结,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有道是百花梅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下一步工作中,建议在董永传说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二十四孝图,那时候觉得二十四孝子很了不起。听了小董乡‘十大孝子和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不难看出小董乡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市民观察团”成员高顺万夸赞说。
“市民观察团”成员侯红霞说,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就是把拥有共同主题的多个分散的景点串联起来,使得各个景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次探寻牛郎和董永足迹活动,是一次典型的全域游尝试,也是一次十分时尚的全域文化旅游探索。
“市民观察团”成员刘宗华建议,把董永故里作好规划,将其作为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进行综合开发、立体包装。
无巧不成书。当天晚上,小董乡举办第七届董永故里“十大孝子和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对从全乡20个村中评选出的10名“十大孝子”和10名“道德模范”予以表彰。
颁奖晚会十分精彩,高潮不断。诗朗诵《董永故里我的家乡》勾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情;董永传说非遗传承人孙巨才、孙止名分享了他们申报非遗的经历;歌曲《董永传说》赢得阵阵掌声……
聆听身边榜样的故事,见证孝道的力量。
市文化馆馆长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王波深感晚会充满了正能量,要将其推荐纳入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让更多的人欣赏。
“焦作的文化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小董故里好好策划、好好打造一下。”“市民观察团”成员董世坤说。
“沿着孝子节这条主线走,抓住孝道文化这条主线好好向前推进,将其打造成品牌。”“市民观察团”成员曹欢的建议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