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丨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 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
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春日观赏郁金香
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 指导思想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白宫提出修改美国《高等教育法》建议
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三国军方官员举行会晤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河南日报评论员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团审议时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他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总书记的话,直击农民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

  进城打工的小青年,回老家住不了几天就想走,可能不是着急回城上班,而是因为村里没有WiFi、洗澡不方便,条件赶不上城里;漫山遍野的水果、农产品无人收购,可能不是品质差、价格高,而是外运的道路不好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是乡村振兴的“卡脖子”问题。可以说,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如果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就不能算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尤其是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路一桥总关情。“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农民群众的殷殷之情跃然纸上;“村村寨寨通公路,同心共筑小康路。修好公路人人夸,富了百姓千万家。”农民对中央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溢于言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哪怕是修路建厕所这样的具体“小事”,都是总书记十分关心的问题。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明确要求,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河南视察指导工作,希望河南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等“四张牌”。农村基础设施是基础能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决不可等闲视之。牢记嘱托,真抓实干,我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拿修路来说,自2014年“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5.3万公里,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3.1万公里,名列全国第四。

  “路变得又宽又平,还亮了路灯,那感觉跟在城里一样!”外出务工者对老家的赞叹,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缩影。但是,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会止步于一条马路,也不会满足于几盏路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省,我们要补的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还很多,要跋涉的路途还很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已经补上的短板要“加固”,正在补的要“钉紧”,即便现在条件不允许的,也要有“图纸”和“施工表”。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就要规划来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就要机制做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就要“软硬”一起抓,既要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软件”基础设施的水平,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大槐树村第一书记马向阳带领群众致富,第一步就是修路;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带领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先做的就是打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就能跟得上发展、留得住乡愁、遇得见未来,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就能一步步变为现实。

  (原载《河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