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2日,省自然资源厅规划处调研员张世全带领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考核组一行,对博爱县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进行考核。去年以来,博爱县紧紧抓住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机遇,围绕“一轴两城五区”发展战略,聚力规划提标、建设提质、管理提优、转型提速、文明提升,融合怀庆府历史文脉和竹林水乡元素,打造时尚创意、地域风貌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新博爱;共谋划实施项目64项,年度计划投资30.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91亿元。项目实施完成后,该县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55.5%以上。
科学谋划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去年以来,该县全面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谋划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双修”等六大类项目,其中新建项目37项,续建项目27项,完成和基本完成项目44项。目前,该县城市基础类项目30项,完成投资2.3亿元;城市公共服务类项目8项,完成投资2.2亿元;城市“双修”类项目2项,完成投资0.1亿元;产业发展类项目15项,完成投资25.36亿元;综合片区开发类项目5项,完成投资0.42亿元;其他项目4项,完成投资0.53亿元。工作中,该县始终坚持“建设为民”的指导思想,把重心放在老城改造提质上,着力促进城市服务功能和群众生活品质的“双提升”。
结合博爱实际,提升城市形象。该县在做好“四篇文章”上下真功夫,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一是坚持以水润城。该县着力打造全域水系,营造三元融城(水+商业、水+生态、水+城市),形成独特的“九水润博爱,九河九主题”景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北山水系投资22亿元,规划建设13座调蓄坑塘、1条引水主线、6条引水支线、4座水电站。城区水系总投资15亿元,对上秦河、下秦河、幸福河等9条河道进行整治,并围绕河道修建幸福湖公园、博爱公园、湿地公园、李商隐公园、南部水上运动公园等5个公园和1个休闲小镇。目前,该县已实施河道治理34.5公里,城区河网已经贯通,新增水面面积94.78万平方米,蓄水量262.29万立方米,人均新增水面面积2.46平方米。二是坚持以绿荫城。该县投资6800万元建设博温路廊道工程,对沿线公路两侧、村落节点等地段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在焦作市城建观摩中获得项目第一名;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挖掘博爱独有的竹文化等元素,投入1.42亿元,种植树木、竹子31万棵,面积达3300亩;申报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目前已获得省住建厅提名,计划2019年验收。截至目前,该县城区新增绿化面积74.73万平方米,绿化树木12万棵,城市绿地率达34.79%,绿化覆盖率达41.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56平方米。通过绿化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市民共建美丽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信心。三是坚持以文化城。该县重塑历史文化街区,以群英西街为突破口,投资1.2亿元,挖掘老城建筑和文化符号,以怀庆府历史文脉为依托,对两边建筑实施内外兼修的综合整治,实施鄈城邑怀庆坊项目,提升老城街区建筑立面风貌,完善街区基础功能,强化街区历史深度。根据博爱风情特色,重点开展靳家岭红叶小镇、于庄竹艺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将该县自然景观和传统工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重现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城风貌。四是坚持以业兴城。该县强力推进产城融合,县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华润电厂全厂废水综合利用、欧瑞姿新型口腔护理高分子材料及企业研发中心等14个重点项目,解决近千人的就业问题,以产业带动城市建设,加快县城提质步伐。
强抓城市管理,规范社会秩序。城市“四治”是巩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该县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从根本上对城市“脏、差、污、堵”进行治理,切实提高了城市品位。一是治理市容环境乱象。该县坚持以开展联合执法为载体,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执法合力;抽调城管、公安等部门及相关街道执法人员,开展集中整治市容秩序联合执法行动,全力治理城区主要路段存在的占道经营、流动经营、店外经营、乱摆乱放等违章行为,共治理违章行为1.2万余起,市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二是治理重点区域脏迹。该县以城管、住建及各乡镇为主要力量,全面开展广场公园、饮食摊点、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行动,创造卫生整洁的城市环境。三是治理城市环境污染。该县积极推进城市卫生整治行动,城区范围内主干道已实现机械化清扫除尘,同时签约郑州清尘公司入驻,对县城周边各乡镇进行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四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环境。
抓好城市“双修”,补齐城市短板。该县坚持“项目为主、配套完善、协调高效”的原则,突出城市“双修”,统筹面子与里子、硬件与软件,着力“补短板、提品质”。一是统筹地上地下,提升承载能力。该县在城区内合理规划停车场、路网等项目,目前正在谋划实施的停车场以及18条路网PPP项目包,可极大地缓解居民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注重协调发展,实施老城区供水管网、天然气供应、暖气供应和弱电入地等项目,增强城市的承载力。二是围绕优化服务,完善设施配套。该县新建、改建32座公厕,实现沿线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对城区、乡镇中小学进行教学楼加固,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学品质;完善城区、乡镇医院基础设施,着力实施县中医院医技楼项目和金城乡卫生院项目,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质量。三是抓好污染防治,实现生态宜居。该县扎实推进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对勒马河、运粮河、幸福河等河流的河道进行截污清淤;全力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