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她和无偿献血一起度过了19个年头,她就是张海燕,一名地地道道的焦作人。
3月15日,在市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张海燕提着包匆匆而来,包里装着的是她19年坚持无偿献血的证明。
“都在这里了,所有的无偿献血证和获奖证书,前一阵子我刚整理过一次。”张海燕一边拿出厚厚的献血证书,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和无偿献血结缘的经过。
“2000年,我还是焦作铁路子弟中学(现更名为市道清学校)的一名学生,刚刚达到国家法定献血年龄标准,便迫不及待来到东方红广场参加无偿献血。”张海燕说,“第一次,工作人员下班了没献成;第二次,当天的采血量已够又没献成;直到第三次,我才成功献了血,知道了自己的血型。”虽然跑了3趟才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献血,但张海燕并不觉得有什么麻烦,她说:“为无偿献血,我不怕麻烦,跑多少趟都值得。”此后,张海燕每年都要参加一次无偿献血,从不间断。
2006年,在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张海燕由捐献全血改为捐献血小板。“我血液中的血小板含量比较高,更适合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血小板至少要花费100分钟以上,我和献血屋的工作人员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张海燕笑着说。
19年无偿献血,42次献血经历,20余本无偿献血证书,每当张海燕想起这些,她的心头都暖意融融。采访中,她指着一本本无偿献血证说:“这一本本无偿献血证都是我奉献爱心的证明,每当我整理它们、看着它们的时候,一股获得感、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生活中,张海燕是一个乐观阳光的人,面对生活的考验和磨砺,她仍然坚强面对。“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是行走的正能量。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坚持无偿献血,为社会公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张海燕说。 本报记者 李瑞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