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当先锋、做表率”主题活动,形成五大班子带头干、党员干部主动干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下的“一次办妥”改革,确保真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妥”……
回顾2018年,武陟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集约高效的资源保障环境、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集聚起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的强大合力。
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激发干部干事活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是营造干事创业政治环境的重要支撑。
2018年,该县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和绩效考评等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并逐步制订党政人才、专业人才、农村人才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2018年,全县引进本科毕业生240人,具有硕士学历及副高职称51人、具有博士学历及正高职称7人,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个、创新创业人才7人。
同时,该县按照“1+6”人才创新创业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引人用人机制,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强化普法宣传教育,促进严格规范执法,深入推进“两法衔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建设,是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的关键举措。
该县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关键环节改革,厉行法治,强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制度保障,建设法治武陟、平安武陟;以“平安工程”建设为载体,集中打造120个综治中心亮点,建成县、乡、村三级社会心理工作服务中心或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站356个,统筹相关部门力量,形成合力,完善网格员管理措施,织密健全基层防控网络,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坚持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坚决惩治违法犯罪特别是农村涉黑涉恶问题,坚决打掉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保证。
营造集约高效的资源保障环境
以“三块地”改革破解土地瓶颈,以投融资改革破解资金瓶颈,是营造集约高效资源保障环境的迫切需要。
面对不断趋紧的资源保障要素制约,该县着力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举措,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要素瓶颈,积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和管控作用,为项目建设用地提供强力支撑,护航县域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全力防范金融风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2018年,全县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157.4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1.39亿元,存、贷款的余额、新增额均居六县(市)第一位,存贷指标高位运行;强耐新材公司成为今年全市唯一“新三板”挂牌企业,亚兴精锻、菡香、汇力康、汇金等企业在“中股交”展示板挂牌;县农商行针对存在的不良贷款,清收80笔2038.68万元,清欠总额居六县(市)第一,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44%,确保了全县金融运行整体平稳。
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优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是营造安居乐业社会环境的根本所在。
该县通过改革居民、企业等社会主体的管理服务模式,让广大居民生活更舒心、投资者办事更顺心,成立全县深化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为12个社区落实办公场所,为居民提供计生、就学、入伍等各类证明600余人次,提供各类招工、房源、家政等信息服务210条,为社区管理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各街道分别选取3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楼院)作为试点,探索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工作,一些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及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结合“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在全县打造了3个示范社区,引领带动全县社区管理改革工作全面进步。
同时,该县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下的“一次办妥”改革,压减中介服务47项、证明事项127项,56个涉及网上审批单位已接入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成立十大行业协会,建立企业家关爱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和企业遇到的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创优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刘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