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爱县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不仅超额完成了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还结合该县实际,打造了不少工作亮点,电商扶贫和产业扶贫成为博爱县脱贫攻坚的两个品牌。
在电商扶贫方面,博爱县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部门密切配合、聚成合力,企业勇于承担、积极带贫,个人不等不靠、主动脱贫,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商扶贫新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电商扶贫新成果,切实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普遍问题,真正落实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工作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博爱县不断加强电商扶贫项目建设,完善了“电商+怀姜、+竹林松茸、+澡巾布、+林果种植”等电商扶贫产业链条,在全县23个贫困村选取电商扶贫带头人,实施编制电商扶贫项目44个,带动贫困户增收。大力开展电商扶贫系列活动,2018年该县累计举办电商扶贫培训18期,培训人员1170人次。举办电商扶贫专场招聘会、典型选树、产品直播、爱心慈善捐助等活动,提高贫困户产品的销量,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倾力打造电商扶贫品牌,该县相继组建了“博爱微商慈善联盟”和博爱县电商扶贫协会,聚力推进全县电商扶贫工作;成功注册“博爱七贤”公共品牌商标,为该县农产品上行提供品牌保障;2018年,在“163”电商扶贫模式的有力推动下,该县打造出了“博爱七贤”系列电商特色产品,国家级电商行业标准怀姜糖膏立项通过;京东、苏宁等八大农村电商平台助力脱贫攻坚,开设了博爱特产馆3个,农村服务网点28个;建成太行山货交易中心和电商公共仓储物流转运中心,加大农产品上行力度。全县145家电商企业,采取直接聘用、委托加工等形式主动带贫,贫困人口直接就业874人,每人月均收入1200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2018年7月26日,河南省电商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曹德荣、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在讲话中都对博爱县的电商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载体,博爱县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切实推动了脱贫攻坚向更高质量开展。
博爱县依托蔬菜、林果、怀姜、竹林等特色产业,把优势项目作为基础和支撑,确定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完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该县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到户增收资金变股金、把土地流转变租金、把贫困劳动力变产业工人赚薪金,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12万亩,认定龙头企业9家、带贫合作社1家,建成县级产业扶贫基地31家。该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北部山区发展太行林果种植产业,叫响了“小底樱桃”“玄坛庙冬桃”等品牌;南部平原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和旅游农业,带动全县蔬菜种植10万余亩,被评为“中国十大蔬菜之乡”;中西部发展怀姜产业和林下产业,成立怀姜创客公社,怀姜深加工企业增至23家,产品达到了九大类120个品种;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该县大力发展林下赤松茸种植,新增赤松茸等特色种植150多亩。
2018年,博爱县使用扶贫资金1777.2万元,实施种植等项目59个,新增樱桃、冬桃等太行林果种植面积460多亩,建设半地下温室、大拱棚等238座,特色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充分肯定了“四因四宜”的产业发展经验,并在全市推广。
截至目前,博爱县23个贫困村初步达到村村有一个带贫产业,贫困户产业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带动4313户12980名贫困人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