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主讲人
刘雨平,南京大学博士,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先后担任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扬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现为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扬州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深入挖掘、精心研究城市特色,以特色引领高标准规划,打造让人一眼认得出的城市;城市规划要有规则、有弹性,决不能让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城市未来竞争,不是靠扩张,更不是靠规模,靠的是品质;品质城市能够集聚、创造财富……
3月24日上午,我市“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专题研修班在扬州市委党校迎来了第五堂课。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刘雨平以《扬州城市空间展望 城市空间演变机制与演进趋势》为题,生动诠释了未来城市的竞争趋向、价值取向、财富趋势。
他说,从时间的长河来看,城市就像一个有机体,会生长、变形,甚至萎缩、死亡,那么驱动城市形态变化的动力及其机制是什么?城市形态演变的总体趋势如何?我们能否预知城市未来的形态?
他说,驱动城市形态变化的动力来自经济与人口增长、产业发展与用地需求、人口与产业迁移、土地开发激励政策等;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因素有地形地貌、交通方式、制度与政策、规划干预等。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扬州城市发展基本围绕老城区边缘扩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扬州城市发展战略发生演变,跳出老城,“西进南下”,建设西部、南部开发区,特别是2011年以后江都撤县建区,建设广陵新城,设立科技新城。
扬州立法保护老城区,老城区开发始终坚持“五项原则、七个不准”,传承文化基因。1995年前后,该市又分别完成了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和老城区保护规划,明确了规划管理技术要求。
刘雨平告诉记者,2010年区划调整后,扬州与江都东西相向发展的态势开始形成。为此,扬州市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及时把控了城市发展方向:东西聚合、南拓北优;坚守了城市结构形态:两廊三轴五区。其中,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把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历史证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角色是遵循规律,把控城市特色,打造永恒经典。
2015年以来,扬州市以公园城市建设为重点,城市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该市重塑湖、城、河新格局,使公园数量大幅度提升,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城市繁荣,带动了区域整体进步。
刘雨平说,扬州城市的演进过程充分证明,城市的未来竞争,不是靠扩张,更不是靠规模,靠的是品质。未来,扬州城市将重点在高速公路围合的范围发展,形成集中但富有弹性的空间结构,通过填充式开发和空间优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强化城市特色,让扬州更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