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我市“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专题研修班在扬州市迎来了一个令人激动的现场观摩教学时刻。一天时间,学员们考察学习了9个教学点。一路走来,一路品味,不仅有“烟花三月”的醉人美景,“绿杨城郭”的豪迈激情,更有一个个辩证发展、转型发展的动人故事。
变与不变
我市专题研修班的第一站是考察扬州市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的美丽乡村建设。该乡是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
电缆之乡也曾经历转型之痛,不变的是该乡的战略定力——把电缆产业做大做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乡逐步形成50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缆、220KV和110KV交联电缆等30多个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了“一厂一品”的产业格局,是全国特种电缆生产基地。
“一招鲜,吃遍天”“成为别人离不开的产品”“打造拖不垮、搬不走、打不烂的企业、产业”……菱塘回族乡的变与不变引发学员们深深的思考。
走进高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4个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落后,群众有意见,政府有压力。2017年9月,该区引进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整合3个乡镇卫生院,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高新区人民医院,负责3个乡镇的医疗卫生工作,发挥了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
同样是变,变的是改革,打破常规,不变的是健康为民。
比与不比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学员们下午观摩的第一站。
比与不比,该景区不比知名度,不比规模开发,比文化传承,比为民开放。该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有开发商找上门想一起开发,景区获利也会远远超过门票收入,但被该景区断然拒绝。
据悉,为了控制景区周边建筑物高度,该市至今沿用的还是老办法“放气球”,看到气球的高度一律禁止建设。景区周边控高,但不控给市民留下的休闲空间。学员们观摩的风筝广场,是该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拆迁修建的广场。
为促进该景区自身良性发展,该市将景区的土地出让金共80亿元全留在景区,景区门票每年2亿元的收入也是一分不上交,全部用于景区保护。
用与不用
前往生态科技新城,观摩扬州软件园双创孵化基地;前往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智谷综合体,一个个科技创新的平台载体,令学员们流连忘返。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家鹏拿起手机对特色建筑、走廊布局、园区小景进行拍照。他告诉记者,要留下记录,让有关部门参照学习。
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这是学员们的第一感受。智谷科技综合体“三室经济”是以“办公室”为载体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研发企业,以“工作室”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企业,打造了高端前卫的开发区。
市发改委主任唐毅说,“三室经济”成为智谷科技综合体新产业,学习的关键是回去要用,让“三室经济”在我市产业园开花结果,而不是“看起来激动,听起来生动,用起来不动”。
敢与不敢
该市6+X招商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任务就是推动重大项目“规划进本子,项目进笼子,资金进盘子”“无中生有,得寸进尺”。
“无中生有,得寸进尺”,该市规划建设了智谷等28个科技产业综合体,总面积达586万平方米,现已累计开工建设513万平方米,建成409万平方米。
敢与不敢是差距,该市有16只基金,我市只有一只;该市每年重大项目谋划额超过3000亿元,我市不到该市的一半。
要与不要
三湾湿地公园是学员们观摩的最后一个景区。
三湾湿地公园位于古运河三湾段,是扬州市公园体系建设五大核心公园之一,是第一个完全坐落于现代化城市中央的公园,占地约1520亩。该区域原处城市南部城乡接合部,周边曾是一家大型化工厂的重要基地,虽然一年给该市创造50亿元的GDP,但严重污染环境。
不要带血的GDP。扬州市下决心搬迁该厂,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让该厂远离了市区。该厂也通过转型升级,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而该厂留下来的土地,扬州市则一分不卖,全部用于建设三湾湿地公园。
要与不要,要的是蓝天碧水、人民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不要的是带血的GDP、污染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