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徐州3月25日电(特派记者董柏生)3月25日,我市“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专题研修班邀请徐州市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沈丽,徐州市发改委主任臧晓鹏,徐州市科技局局长梁伟,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中心城区引领功能、科技创新等方面给学员授课。市领导王小平、徐衣显、刘涛、杨娅辉、郭鹏、王建修、宫松奇、李民生、路红卫、汪习武、葛探宇、牛炎平、武磊、闫小杏、孙起鹏等与研修班学员聆听了讲座。
睢宁县是徐州市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近年来,该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坚持以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牵引,统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型社区建设、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乡村网格化治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睢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睢宁模式”。
贾兴民以《乡村振兴的“睢宁实践”》为题,围绕睢宁乡村振兴的实施背景、总体思路、创新举措、收获启示等方面,用生动的语言阐释了乡村振兴的“睢宁实践”,用鲜活的事例讲出了乡村振兴的“睢宁经验”。整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实际,内容透彻、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方法,传授了经验。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徐州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全力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市区环境面貌、群众生活质量、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治理水平“五提升”,打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富有魅力、宜业宜居的新徐州。
课堂上,沈丽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历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的成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体会、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常态长效管理的有关做法等方面全面地讲述了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和做法。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徐州以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动力能力为核心,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发展协同性,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同城效应”、产业协同发展和社会事业融合发展。
讲课中,臧晓鹏针对如何推动中心城市引领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从体制机制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平台打造、优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报告阐释了建设中心城市的必要性、迫切性,讲明了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实现从中心城市建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是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居江苏省第二位;获省科技进步奖29项,数量是上年度的2倍多。
授课中,梁伟从研判发展大势、认清所处方位、明确目标举措三个大方面,把徐州市目前的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讲解,整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实际,内容透彻、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期间,全体学员带着问题听课,对标徐州思考,联系实际谋划,纷纷表示,要学习借鉴徐州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标先进、查找差距,结合我市实际,找准方向路径,创新方法举措,奋力开创焦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