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徐州扬州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徐州:“转”出一片新天地
吕宣瑞:把塌陷地变成生态湿地
林海: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唐艳军: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体系
孟国栋: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刘颖:走进一扇门 读懂一座城
分享“大师”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3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州:“转”出一片新天地
本报特派记者 杨丽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3月26日,我市“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专题研修班在徐州市开展现场观摩教学。经过25日一天的课堂授课和分组讨论,学员们对徐州的转型发展既钦佩又好奇。徐州的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生态转型、乡村振兴到底如何?是怎么实现的?有哪些秘诀?为什么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就到了徐州,并对徐州转型发展的成绩给予肯定?研修班学员带着问题现场观摩,认真听讲解、看现场、问问题,在观摩中寻找答案、学习经验,共观摩学习10个考察点。

  城市转型 破茧成蝶

  近年来,徐州市通过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工矿企业退城进区、退二进三,扎实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区面貌变化巨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明显增强。2018年,国务院批复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徐州的战略地位、区域地位大幅提升。研修班学员实地观摩了徐州市规划馆、淮海科技城、云龙湖改造工程、潘安湖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等。云龙湖曾是乱石场、塌陷区,如今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治理项目的实施,让百年矿区变成了“湖阔景美、绿林成荫、游人如织”的生态公园。孟州市委书记卢和平多年前来过徐州,这次一看感慨万千:徐州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不是领导“封”出来的,更不是自己“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产业转型 凤凰涅槃

  徐州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2008年以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全力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偏重、单一的状况,装备制造、食品、物流等8个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6.5%和33.5%,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获批国家“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徐工集团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一,生产出的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等大国重器销量居全球第一位,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协鑫集团打造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稳居中国新能源行业榜首、全球新能源500强前三位。实地观摩后,研修班学员赞叹有加。师少辉说,正是这样一批重大骨干企业支撑和带动了徐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将继续倾力服务,把焦作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生态转型  华丽转身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绿色空间打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典范城市,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蝶变。通过治理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置换建设用地近6万亩,潘安湖治理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居江苏省第一位、第二位,呈现出北方城市少有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质。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史的贾汪区,大力推进“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战略,实施了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矿棚户区改造、水系疏通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612平方公里土地集聚了4个AAAA级、1个AAA级景区,其中潘安湖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研修班学员李建超说,贾汪转型经验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规划、大力度建设,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幸福底色,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才会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转型  幸福满满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徐州实际,实施现代农业提质、乡村绿色发展等“八大振兴工程”和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新型镇村建设等“十项行动计划”,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2015年以来,睢宁县以集中居住、改善住房条件为突破口,推动实施“强镇强村”计划,布局5年建设10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和50万亩高标准农田,初步走出了一条以集中居住带动乡村振兴的“睢宁路径”。铜山区全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的“百千万”工程,打造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在铜山区南望村现场观摩后,研修班学员毛文明说,“睢宁路径”“铜山样板”说明,干事业不是干成干不成的问题,而是干不干、敢干不敢干的问题,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为人民谋福利,就一定能干成干好。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