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脱贫攻坚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动态
图片新闻
“拼”出一条致富路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警民爱心超市开张
爱心在山村小学传递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脱贫攻坚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特色产业发展初探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张 鹏

  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336户13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50人,已脱贫99户431人,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南朱营村的脱贫,其帮扶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功不可没。在帮助南朱营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河南理工大学逐步探索出的“坚持产业优先、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整村推进、做强优势产业,坚持集体带动、强化示范引领,坚持股份合作、收益全民共享”的发展之路,找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编麻花辫、打组合拳,短短几年间,南朱营村不仅走上了脱贫之路,也走上了振兴之道。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地处博爱县城南部3公里的南朱营村,有1850亩耕地,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传统久远。河南理工大学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对蔬菜水果的巨大需求,提出把培育果蔬种植和农业休闲观光产业作为推动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出路。

  谋定而后动。在产业布局和建设中,南朱营村始终坚持整村推进原则,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整合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到户增收资金、产业扶贫资金等340余万元,连片建设半地下式温室大棚14座、高标准日工棚20个。利用省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161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水果观光采摘园,目前已种植樱桃树、桃树等1.5万余株。

  经过3年的帮扶,南朱营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半地下式温棚、高标准日光棚顺利出租;在果园中套种30亩红薯和80亩娃娃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广泛发动河南理工大学教职工,采用众筹方式修建丽达农耕文化体验园,有18人在园内务工,带动示范效应逐步显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在产业实施和推进中,南朱营村始终坚持集体带动原则,强化集体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10月,南朱营村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了博爱县金珠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扶贫项目挂靠在公司名下,由村集体负责管理运营。2017年10月,南朱营村与河南理工大学签订了定向收购协议,所产果蔬优先销售到河南理工大学,并由河南理工大学兜底销售,解除南朱营村的后顾之忧。目前,该村在产业扶贫上已形成了“河南理工大学+南朱营村”两大集体联合带动、贫困户和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产业收益和分配中,南朱营村始终坚持股份合作原则,把第一书记专项资金、省村集体经济试点、到户增收、产业扶贫等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的股金,获得的收益按照村集体和贫困户所占股比分红。其中,蔬菜产业基地村集体占股30%,贫困户占股70%;水果产业基地村集体占股70%,贫困户占股30%,最终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目的。2017年12月12日,该村举行了首场产业扶贫分红大会,全村106户贫困户每户分红731元,230余户非贫困户每户分红100元;2018年,村集体获得收益27万元,贫困户和村集体按股比分红,走出了一条“产业全民共建、收益全民共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南朱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南朱营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提升了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