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题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妇女十二大和省妇女十三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工作部署,团结引领全市广大妇女坚定不移跟党走,凝心聚力建新功,为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谱写“半边天”壮丽篇章。
与时代共奋进的焦作妇女事业
市委、市政府和省妇联坚强领导、大力支持,妇女事业取得新发展。
颁布实施《焦作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焦作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比例达到100%;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40%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达到100%。
全市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全市涌现出1836名三八红旗手、839个三八红旗集体、1697名巾帼建功标兵、650个巾帼文明岗。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忠诚履职、砥砺前行,妇女工作实现新跨越。
政治引领凝聚向心力:打造巾帼宣传队846支;开展歌舞、戏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1866场次;举办女性大讲堂990余场次,参与妇女15万人次。
服务大局彰显新作为:举办巾帼创业创新大赛150余场,培训妇女10万余人次,帮助4万余人就业、3.5万余人创业;建成“巧媳妇”工程基地及项目点385个;开展“巾帼助力‘四城联创’”系列活动100余场。
家庭文明建设呈现新特色:寻找出县级以上“最美家庭”1358户;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000余场,覆盖30万人;根据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代表范占先事迹改编的现代曲剧《嫂娘》在省人民会堂成功汇报演出。
服务妇女取得新成效:开展普法教育进基层活动300余场;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272个,招募调解员800余人;招募“爱心妈妈”1200人,结对留守、贫困儿童800余人。
深化妇联改革激发新活力:村(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率达到100%;创建“妇女之家”示范点365个;“四组一队”组建率在85%以上,吸纳成员45236人。
市妇联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河南省免费筛查民生实事工作表现突出地市、省级文明单位、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市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百余项。
新时代焦作妇女的使命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在新征程建功。
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中,听党话跟党走,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出重彩更精彩。
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中,强学习练本领,在素质提升中出重彩更精彩。
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中,勇拼搏善作为,在担当作为中出重彩更精彩。
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中,倡文明树新风,在引领风尚中出重彩更精彩。
奋力谱写新时代焦作妇联工作壮丽篇章
今后五年全市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牢牢把握桥梁纽带和得力助手的工作定位,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联系和服务妇女这一工作生命线,在市委和省妇联的坚强领导下,以“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聚焦思想引领、服务大局、家庭建设、服务妇女、妇联改革五大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巾帼心向党”“巾帼建新功”“巾帼新风尚”“巾帼暖人心”“强基固本”五大行动,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焦作妇女工作新局面。
1.聚焦思想引领,大力实施“巾帼心向党”系列行动,为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凝聚巾帼力量。
突出政治引领,夯实群众基础。
突出价值引领,凝聚巾帼力量。
突出舆论引领,唱响巾帼之声。
2.聚焦服务大局,大力实施“巾帼建新功”系列行动,在创新焦作、富裕焦作建设中汇聚巾帼智慧。
深入实施巾帼创业创新行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3.聚焦家庭文明建设,大力实施“巾帼新风尚”系列行动,在美丽焦作建设中彰显巾帼风采。
以寻找“最美家庭”为抓手,建设好家庭。
以立德树人为切入点,涵养好家教。
以倡树社会文明新风尚为重点,弘扬好家风。
4.聚焦服务妇女,大力实施“巾帼暖人心”系列行动,在平安焦作建设中展现巾帼担当。
强化源头参与,提高维权效能,增强妇女认同感。
完善维权体系,畅通诉求渠道,增强妇女获得感。
注重民生关爱,倾情帮扶困难群体,增强妇女幸福感。
5.聚焦改革提升,大力实施“强基固本”行动,不断增强妇联组织生机和活力。
明晰职责定位,构建上下联动的“一盘棋”。
织密组织网络,催生基层组织的“动力源”。
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妇女工作的“创造力”。
加强队伍建设,锻造妇女发展的“生力军”。
强化政治建设,奏响从严治党的“最强音”。
制图:车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