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建立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工作台账;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国学热”持续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国学班”。应该说,很多“国学班”还是有鲜明特色的,对于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也有不少“国学班”剑走偏锋,甚至走到了义务教育的对立面。今年年初,歌手孙楠把女儿送到徐州“华夏学宫”上学,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舆论关注,就是因为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险的信号。
教育部出台文件,并不是反对“国学班”,而是反对以“国学班”代替义务教育。从法律上讲,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根本不是家长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项明确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家长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而且是违反法律的问题。
即使从教育上讲,以“国学班”代替义务教育也不可取。教育的重要性无须赘述,目前的义务教育虽然有改革的必要,但谁也不能否认,其基本面是科学合理的,它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也不是几个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现行教育也在事实上培养了大量人才,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视这一现实,试图以其他教育方式,特别是一种未经检验的教育方式来取代义务教育,是一种极大的冒险行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输得很惨”。
应该看到,时代在奔腾向前,教育也应该不断发展。古人的知识再渊博、眼光再高远,也不可能想象到社会发展成今天这样,新时代年轻人所要掌握的知识、所要具备的能力,更是古人想象不到的。可是,一些“国学班”无视这一现实,执迷于宣讲已经被抛进历史的那一套,正如有专家所说,有些“读经班”简直就是“毒经班”。
国学需要传承,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让其取代义务教育,最终使孩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捡了一个“毒芝麻”。有不少机构贩卖教育焦虑,肆意夸大当前的教育问题,其根本出发点不是为了弘扬国学,而是要靠国学发财,谋取自身利益。
“国学班”代替义务教育,这事不能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