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超级市场,常简称超市,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食物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又称自选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零售组织形式。超级市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最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地区。在超级市场中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以后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手提篮或手推车里,到出口处收银台统一结算。
中国大陆是在世界上比较迟引入超级市场的国家。在超市引入前,中国大陆人民多数在一些杂货店购买日常生活的货品。上世纪90年代初期,超市文化渐渐“入侵”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超市多数为大型式,货品十分丰富多至有电器的售卖,如今,人们已习惯在超市购物消费,而少去街边的杂货店。
就经营模式而言,超级市场是规模相当大的、成本低、毛利低、销售量大的自助服务的经营机构,其目的是满足顾客对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全部需要。在我国,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零售店。
超级市场的业态模式各种各样,绝大多数超级市场的类型都是以价格折扣为导向,这种导向由超级市场经营的商品属性和采取的连锁经营方式所决定,即基本生活所需商品的属性是低价格、高周转,而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的方式又使其低价格的销售成为可能。
我市超市的发展,顺应全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进步,既有规模庞大的大型业态,也有规模不大但商品同样丰富的小型业态,遍布城乡大街小巷,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所需。
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众多的超市经营效益却大不相同,有顾客盈门、购销两旺的,也有门可罗雀、售货员比顾客多的门店。这其中的原因,有经营者经营理念的不同,也有电商的冲击等多种原因,加之消费者消费方式和选择余地的增加,对超市的经营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我市超市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当年风生水起的本地品牌超市,日渐没落,大多被外地超市经营者并购,出现了本地品牌超市万马齐喑、外地品牌超市占据大半江山的局面。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超级市场的业态分化是必然现象。因此,能够更好地抓住顾客,满足不同顾客的特定需要是零售业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
近期,阿杰将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并和我市超市经营者有效沟通,对我市超市的发展和突破瓶颈进行探讨和分析,力求寻找一条可行的方法和路径,为繁荣我市的市场经济作出主流媒体应有的贡献。
上图 某超市内摆放整齐的商品吸引消费者购买。
本报记者 王春芳 摄
下图 超市多种业态并存成为制胜利器。 本报记者 王春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