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鹏)4月2日上午,“聚焦民生实事、加强民心相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新时期治水兴水战略新机遇,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市横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这两项指标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20%,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替、非涝即旱。我市区域内的河流多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降雨来势猛、强度大,大部分雨水以洪水的形式顺河流失。由于河道缺乏常年径流,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等水环境、水生态问题较为突出。
围绕这一基本市情水情,市委、市政府站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深入贯彻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新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四水同治的部署要求,遵循“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的基本原则,整体推进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问题,实现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
着眼破解水系不通、水量不足等突出问题,我市围绕打造全域水系连通,着力把外面的水引进来、让内部的水连起来、使受污染的水净起来,统筹生态修复和灾害防治,共谋划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8个大类64个项目,总投资278.94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3.12亿元,3年计划完成投资195.2亿元。
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市“四城联创”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坚持做到全区域系统谋划、全流程科学治理、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了“蓄引结合、河湖连通、多源联调”的生态水网格局,201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三全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针对我市实施四水同治的背景及工作目标这一问题,该局相关负责人回答,去年12月份,省委、省政府为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要打好“四张牌”的要求,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研究部署相关工作。2019年1月26日,我市召开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动员大会,谋划了我市四水同治三年实施方案和十项重大工程。我市实施四水同治的工作目标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控制,河湖管控能力明显加强,主要河道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明显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高。
我市四水同治十项重大工程有哪些?如何安排施工?省四水同治重大工程涉及我市的项目有几个?针对这些问题,该局相关负责人回答,我市四水同治十项重大工程分别是大沙河城区段生态治理、新河生态治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南水北调城区段左岸防洪影响处理、九渡水库、南水北调干渠与城区水系连通、焦作城区水源、焦作城区河道生态修复、焦作市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灵泉湖,总投资139.79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42.93亿元。一是加快在建的大沙河城区段生态治理、新河生态治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南水北调城区段左岸防洪影响处理4个重大工程建设。二是计划新开工九渡水库、南水北调干渠与城区水系连通、焦作城区水源、焦作城区河道生态修复4个重大工程,完成投资9.4亿元。省涉及我市四水同治重大水利工程共2个,分别是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和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市水利局在行业扶贫上将采取什么新举措?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有什么新计划?对此,该局相关负责人作了介绍。2019年,市水利局将继续加大水利行业扶贫力度,计划投资1601万元,实施4类10个水利扶贫项目,解决40个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计划投资1007万元,实施132处工程,对全市173个村25.5万人的供水工程进行达标提升,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其中涉及24个贫困村5878名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