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昨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全面推进打击制售仿冒假冒食品“春雷行动”,确保全市饮料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饮料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紧盯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卫生管理、产品检验、标签标识与包装装潢、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生产记录七个重点环节。
据介绍,此次专项整治的对象为全市所有获证饮料生产企业,整治工作将持续到5月27日。
在对企业生产环境的整治中,将重点检查厂区周边及厂区内是否存在有污染源;是否养有家畜家禽等动物;厂区内空间绿化、硬化是否符合规定;排水系统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与生产区是否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在对生产条件的全面检查中,重点检查生产场所、仪器和设备设施是否和许可申报生产能力一致;各功能间布局和作业区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现象;内部建筑材料是否无毒、无味、无污染、防霉、不渗透、耐腐蚀,易于清洁消毒;地面处理和“三防”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洁净作业区空气过滤装置是否有效,空气洁净度是否达到要求。
在卫生管理检查方面,重点看企业是否建立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人员、设备设施等卫生监控制度;车间内地面是否平整无裂缝、无积水、无灰尘;墙壁、门窗、设施设备、运输工具、容器具等是否定期清洁;生产场所清场作业是否及时彻底。
在产品检验检查方面,重点看企业是否有效开展产品检验工作;自行检验的是否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条件和检验人员;委托检验的是否符合产品检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是否妥善保存各项检验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
在对标签标识与包装装潢的检查中,重点检查标签标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名称与包装装潢是否存在仿冒侵权、虚假宣传行为。
在检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中,重点看企业是否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如实标注产品所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物质;是否存在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问题。
在对生产记录的检查中,重点看企业是否按要求建立从进货查验、储存保管、生产控制、产品检验到出厂销售等各环节的生产记录台账;生产记录台账能否实现来源可溯、过程可控、去向可追。
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抓住重点、突出问题导向、一家不漏的要求开展检查整治工作,坚决杜绝检查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要把专项整治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查实查细,解决问题。要全面排查,对饮料生产企业开展以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和“一非两超”为重点的全面检查。要突出关键点,把在各级监督抽检中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和本次检查中发现问题突出的饮料生产企业,列为治理重点,拉出问题清单,实行台账管理,查处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不留隐患。
专项检查过程中,存在一般性食品安全问题隐患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责令立即停产停业整顿;发现存在非法添加或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原辅料以次充好、标签标识涉嫌虚假标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立案查处;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涉嫌犯罪的,将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据了解,我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涉及饮料的投诉举报,及时核查线索,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并按照《河南省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要求,及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