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看闲书,也许是因为住在东北乡下的缘故,所能得到的大半是中国的旧书,像《三国》《西游》《大八义》《小五义》之类,还有些记不住名目的唱本、弹词之类,总之,凡是能够借到的看了不少,但是,相比之下,西方的小说就没怎么见到过,至于童话大王安徒生更是闻所未闻,大学期间虽说学的是中文,古今中外作家的作品也着实浏览了不少,但对于童话这一类小说还是不很上心,总觉得自己早已过了小孩子的时代,既然小时候没有看过,现在也就不必再看,或者也不屑于再看了。
不想,毕业以后,竟然走进了作家协会这样的专业写作机构,每天所见出出入入的都是所谓作家,有的作家偏重于时尚,有的作家偏重于乡土,也有的作家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虽然他们自己都已老大不小,过了而立之年,但是儿童文学这种体裁还是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想说一说的是我与儿童文学的这一次邂逅的机缘。
那一天,刚刚忙完一期杂志的编辑校对,特别想让自己繁忙的心稍微休闲一下,正碰上孩子缠着要我给他讲故事,就拿出了本应是自己童年读本的《安徒生童话》,看了篇名叫《夜莺》的故事,这一看吃惊不小,原来《安徒生童话》里除了外在的故事引人入胜之外,还有一层也能让如我一般的成年人心惊的哲理的意味,不由得越来越认真起来,表面上我似乎在给孩子讲故事,而自己则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孩子关心夜莺,因它是一只会唱歌的鸟,我却由此想到了艺术家的命运、艺术的真精神。
安徒生一生没有到过中国,而这个故事说的是中国皇帝看到国外人士所写的介绍自己宫廷的书,都说一切宝物之中最可爱的东西是一只夜莺,就派人把夜莺找来,天天听夜莺给他唱那美妙动人的歌,皇帝赏赐给它一只金拖鞋,夜莺礼貌地谢绝了。夜莺真诚地说,只有皇帝的眼泪才是最宝贵的。于是,夜莺作为功臣被养了起来,其声名远播全国。后来,日本国皇帝前来朝贡,送了一只人造的上发条的夜莺给中国皇帝,这只夜莺的材质非常贵重,是用黄金和宝石做成的,光彩照人,美丽无比,当然远胜于真的夜莺,而它唱歌的调子只有一套,当然是人们事先安排好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可以反复学习,使这歌流行起来。不难想象,流行的曲调人人喜欢。于是,人造夜莺开始走红,它得到了许多贵重的礼品,被封为“高贵皇家夜间歌手”,而真的夜莺因为没法与它同台献艺不得不归隐山林。这人造夜莺唱了些时日,突然有个零件坏了,虽经勉强修好,却再也不能轻易开口,而被更加珍贵地供奉起来。
时光一天一天过去,岁月在人们的脸上刻上了一道一道的皱纹,皇帝也不复青年时期的好奇了。当皇帝病重的时候,他很想听听夜莺的歌声以避免死神的唠叨,可那只尊贵的小金鸟完全没有了往日被宠幸时的劲头,动也不动一下,更别说开口唱歌了。这时,那只真的夜莺来到了皇帝寝宫窗外的树林里,为皇帝唱起了动人心魂的美妙至极的充满安慰和希望的歌,那醉人的歌声啊,就是死神都不忍再听,最后把死神都感动得溜走了。当皇帝万分感激,要重重谢它,表示要撕碎人造鸟时,夜莺说:“您已经报答我了!当我第一次唱的时候,我从您的眼里得到了您的泪珠——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您的每一滴眼泪都是一颗珠宝——它可以使得一个歌者心花怒放。”它又说,“人造鸟也尽了它最大的努力,让它仍然留在您的身边吧。”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比这夜莺的命运如何呢?有的被供奉起来,终日唱些言不由衷的旧调,有的则弃如敝屣,一任春生夏长,终于自生自灭了,只有极少数的为艺术献身的人才能“茍全性命于乱世”,因其“不求闻达于诸侯”,从而唱出世人所不曾听过的歌,当我们慨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他也快到了谢幕的时候了。
夜莺之幸在于受人赏识,其不幸似乎也在这赏识之中吧。
要听故事的孩子早已沉沉睡去,他会梦到那只可爱的夜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