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为全省“双元”培育改革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在教育民生方面,市教育部门将加强教育资助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办法,落实“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确保“应入尽入”。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严控班额和学校规模,确保完成国家、省定目标任务。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落实好特殊教育“一人一案”,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
为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今年,市教育部门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师风教育,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做好“全面改薄”收尾工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层层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工程。今年,我市教育部门将把立德树人纳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德育课堂教育,开足开好中小学德育课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坚定报国志;注重活动推动,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新时代好少年和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推荐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等,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力度。2018年,全年共资助困难学生8.27万人次,免除学费住宿费6.37万人次,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9万人次,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据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资助。学前教育方面主要包括生活补助和保教费补助两类。对贫困家庭3~6岁儿童按照年生均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发放保教费。
义务教育方面主要包括免学杂费、教科书费,生活补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即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在校在籍学生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在此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年生均800元的标准给予营养改善计划补助。
普通高中方面主要包括对四类贫困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年生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即对全日制在校在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国家助学金即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在籍的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标准资助。
另外,我市将加大对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残疾幼儿按照建档立卡学生标准享受保教费和生活费补助。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对所有残疾学生按照省定营养改善计划年生均8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对高中阶段所有残疾学生按照建档立卡学生标准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对中职阶段所有残疾学生按照建档立卡学生标准免除学费,并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