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精心打造的“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体系”成为观摩学习教育热点,“一线五点”已接待党员干部上万人。
据了解,示范区总投资约400万元,深挖辖区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廉洁家风资源,建设了阳庙镇鹿村原焦作北平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阳庙镇北西尚村国学讲堂、阳庙镇阳邑家风馆、苏家作乡寨卜昌红色教育基地和宁郭镇宁郭村烈士纪念塔五个廉洁教育示范点。这五个廉洁教育示范点穿成一线,以线带面,融合革命传统、家风教育、国学传承于一体,构成该区独具特色的“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体系”,推动“廉洁从家出发”活动向纵深开展。
示范区“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体系”涉及三个乡镇、五个行政村、五个示范点。
第一个示范点是成立于1929年的鹿村原焦作北平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当时直属北平市委领导。这个示范点讲述了从1927年鹿村青年郭凤锵创办“平民夜校”到1929年建立中共鹿村党支部委员会,原焦作北平市第一个党支部组织农民起义以及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事迹,并通过彩绘故事版面、革命斗争实物、革命遗址展示等方式,展现了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作出重大牺牲的崇高精神。
第二个示范点是阳邑家风馆,建立在阳邑村程氏后人为祭祀宋代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洛学”、奠基“理学”的先祖程颢和程颐,于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创建的“阳邑两程”夫子庙内。这个示范点以爱莲说为引,以程颢、程颐的名言为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好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带动工作作风。
第三个示范点是北西尚村国学讲堂。这个示范点以国学经典为主要讲授内容,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国学讲座,切实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同时,该村以国学讲堂为中心,建立村西游园、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村史馆、乡愁馆、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乐园、文化长廊等功能馆所,为廉洁家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个示范点是寨卜昌红色教育基地,包括寨卜昌村民居博物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秦基伟将军塑像广场。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寨卜昌村北地成立并誓师南征。著名的革命烈士黄继光、邱少云都出自这个部队。这个示范点通过版面、画册、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历史遗迹等,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第五个示范点是宁郭村烈士纪念塔,修建于1966年。在抗日、解放、抗美援朝等战争中,该村共有42人为抗击日寇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生命。纪念塔旁边建有烈士纪念馆,通过烈士画像、村规民约、烈士家风家史、烈士革命事迹等,发挥了教育引导作用。
示范区“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体系”坚持以家为本、以家促廉,把家风建设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把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之外贯通起来,切实发挥“家庭助廉”的积极作用,着力打造良好的家庭生态,以良好的家庭生态涵养政治生态。
依托“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体系”,示范区一是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到鹿村参观原焦作北平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和举行“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签名仪式,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二是筛选出扶贫、金融、财政、环保、国企、扫黑除恶六个方面的25个典型案例,编印《以案促改案例选》2500本,发放到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等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手中,便于他们随时随地学习;三是开展全区领导干部手抄家规家训活动,收集作品500余份,并从中挑选100余份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四是切实发挥“家庭助廉”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及其家属“夫妻廉洁互勉”卡片签字活动,推动“廉洁从家出发”活动向基层深入开展;五是编印2500本《家规·家训·家风学习启迪口袋书》发放至全区干部职工手中,用正家风推动转作风,助推全区干部职工构筑自身廉洁防线。
“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体系”建立以来,示范区党员领导干部受教育次数和受教育人数明显增多,进一步深化了“廉洁从家出发”家风教育活动,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