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学典)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博爱县清化镇街道以“四抓模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2个省级贫困村一个去年实现整体脱贫、一个预计今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清化镇街道位于博爱县中部,共有省级贫困村2个(南朱营村、太子庄村),去年年底南朱营村整村脱贫,今年太子庄村将实现整村脱贫。“四抓模式”就是抓好党建、抓实责任、抓强产业、抓好帮扶。
在博爱县委组织部和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该镇去年投资200余万元,对2个省级贫困村的办公场所、党员活动中心、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更新,并利用两委干部换届时机,顺利选出93名两委干部,农村干部队伍整体年轻化。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中,该镇实行支部联办、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帮扶5~7名群众,保证贫困户的识别、退出严格按程序进行,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使用,形成了“党建引领、民主决策、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
在贫困户享受政策方面,该镇去年共为贫困户落实政策6941人次,资金总额374万余元,做到应享尽享,无漏评、错评、错退情况;在金融扶贫工作方面,通过与新世纪公司、董兴公司等企业联动,带动了15个村的16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镇集中整合第一书记、到户增收、产业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570万余元,大力发展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在南朱营村建成3个蔬菜水果生产园区,分别是占地100余亩的建有14座半地下温室和10座高标准日光棚的高效农业园、占地200亩的水果采摘园、占地50亩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在太子庄村建成占地100亩52座大拱棚的芦荟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特色主导产业,带动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作为博爱县精准扶贫基地,天赐蔬菜合作社摸索出6种扶贫模式。一是直接带贫,通过免播、免肥、免种苗,为112户贫困户节支增收3.8万元;二是托管带贫,流转17户贫困户土地统一耕种,按30%的比例为贫困户分红;三是就业带贫,长期务工贫困户2户,农忙时贫困户务工人数可达150~200人;四是培训带贫,承办“雨露计划”,全程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五是订单带贫,签订合同,对贫困户产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六是“1+6”联盟带贫,带动周边6个合作社联盟经营,覆盖26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5000元。
在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的基础上,该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全方位帮扶,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目前,仅该镇4个基地就带动15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和就业务工,年人均增收1500~5000元。
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国军对记者说:“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将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注重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把提升产业、美化环境、培育文化、宣传发动作为重要抓手,把政策扶持、群众支持、科技相持作为重要保障,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