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本报通讯员 许彦荣
“我们孤儿寡母的,孩子还有病,如果没有你们,真不知道咋活呀!”3月7日,当一对母子接过抚养费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李某患有先天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离婚后,李某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对其不管不问,拒付抚养费和医疗费。为躲避义务,李某的父亲将财产隐匿并在外租房居住,致使案件难以执行。此案移交公安机关后,公安机关很快查到了有关线索,法院据此将李某的父亲拘留,抚养费全部执行到位。
近年来,温县法院平均每年新收执行案件3000件以上。面对巨大的执行压力,该院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和各种司法资源,大幅提升了执行质效,2018年执结案件4291件,执行质效位居全省法院“第一方阵”。
沟通内外
齐心协力攻克执行顽症
“下了几天的雨,今天终于晴了。杨法官,我过来感谢你了!”2018年5月的一天上午,雨后初晴,坐在轮椅上的当事人牛某与年近八旬的母亲梁某,专程从洛阳赶到温县法院,将一面“公平正义 捍卫国法”的锦旗送到案件承办人手中。这是一起执行案中的“骨头案”,承办法官杨得坡先后奔波20次,用尽各种执行措施,后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终于抓获了被执行人汤某等人,为申请人执行到位金额65万余元。
“执行难”再难也得咬紧牙关挺身而上,以“熔炉”的激情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予以解决。
在破解“执行难”工作中,温县上下形成大执行格局,42个部门及各乡镇相互联动、倾力协作,并将协助执行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考核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温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许红坚守执行一线,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执行干警加班加点,先后开展了“春雷行动”“百日执行风暴”“三大攻坚战役”等专项行动,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干预执行的行为实行零容忍。2018年,该院以拒执罪移送追究17人,判决16人,拘留86人,罚款103万余元。
优化团队
分段集约执行高效规范
“这起案件虽然涉案标的高达380万元,但执行起来非常轻松,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之所以能这样,在于我们有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优化的执行团队。”温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杨得坡高兴地说。
优化执行团队。温县法院重新打造执行指挥中心,并设立4个普执团队。执行指挥中心下设查控组和快执组,前端由查控组集约处理执行通知书等各类文书的制作、打印、邮寄、录入等工作;查控后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则交由快执组现场执行;难度较大的财产处置工作及疑难复杂案件,由4个普执团队按区域分案执行。
强化各环节管控。执行指挥中心还设立保全组、卷宗评查组、信访处置组、终本管理及执恢组、送拘组等。保全组负责执保案件的登记、录入及相关网络查询、冻结等工作;卷宗评查组负责所有卷宗的评查工作;终本管理及执恢组负责终本案件的登记备案、定期查询、恢复执行立案初查、核实财产线索等工作;送拘组负责被拘留人员的看管及送拘工作。
为疑难案件“会诊”。该院建立了“三会一集中”制度,“晨会例会”总结点评一天、一周的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每周一次“疑难协商”,召集分管院领导、各团队负责人及相关业务法官共同研讨疑难案件的执行。
改革创新
织就信息化“天罗地网”
悬赏执行公告发布不到一个月,在逃5年的被执行人王某便主动到温县法院投案。他说:“与其这1万块钱的赏金让别人拿走,还要算到我的头上,还不如我自己交!”
原来,温县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推行了执行悬赏保险机制,与人保财险温县支公司跨界合作,不仅帮助申请人购买保险,以较低的代价启动申请悬赏程序,在保险期间,如果举报人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线索,即可得到1万元赏金,而该笔赏金要由被执行人提供。
此外,温县法院还打造了“110”联动执行机制,执行干警轮流值班,“110”查控到被执行人,公安机关控制后,随时移送、随时交接。去年以来,公安“110”共协助拘留被执行人77人,控制车辆27部,执结案件73件。同时,该院还借助公安力量进行网上布控,已发起网络查询7299案,期限内查控率达85%,累计布控268人。
创新网拍模式,建立“拍辅贷”制度。利用淘宝拍卖平台上传司法网拍案件137件,网拍比为100%。一键询价评估财产,有效节约评估时间,降低当事人评估成本。
部署“执行天眼”系统。运用大数据研判分析被执行人活动规律,精准锁定被执行人12人;率先安装执行指挥调度平台、移动执行APP,实现远程指挥。综合运用执行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和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实现执行工作全流程网上管理。建立“一案一账号”的案款管理系统,规范案款管理,累计发放案款超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