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到任3个月,组织起草并出台《关于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9个规范性文件,指导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在全省脱贫攻坚半年考核中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2018年,我市5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3859户1312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3%。
至此,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我心目中,脱贫攻坚不仅是一分责任,更是一项德政工程。围绕全市贫困人口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找准症结,精准发力,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这是在结善缘、行善事。”既是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又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的高明武对记者说,“干这项工作,就是在做一件修身养性、行善积德的事情。”
2018年上半年,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和严峻形势,市委进一步强化攻坚力量,任命高明武为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配备4名副主任。“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决定将原来的市扶贫办与新组建的市脱贫攻坚办合署办公,从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抽调14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扶贫队伍中,力量更强了;将办公室职能重新定位为参谋、协调、指导和督导全市扶贫工作,职能定位更准了。”高明武说。
到任后,高明武认真研学中央、省扶贫政策,深入贫困村调研,带领县(市)区扶贫办主任赴外地考察学习,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扶贫形势、找准工作症结、破解发展难题,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困难。经过3个月的努力探索,高明武发现,精准识别贫困户之后,工作重心要及时转移到精准帮扶上,而培育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加快行业政策落实、补齐工作短板是解决当前扶贫工作推而不动、动而无效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础上,他集中市直各部门的智慧,反复征求意见,组织市脱贫攻坚办起草了《关于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从夯实整改台账规范化、乡村户示范带动、行业部门监测调度3个基础,补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扶贫扶志3个短板,强化扶贫项目管理、教育扶贫信息比对、贫困村饮水安全3个弱项9个方面,出台了一批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助推我市脱贫攻坚成效凸显。“摸准了穴道,找到了症结,只要‘对症下药’,工作必定收效明显。”高明武说。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之所以在全省出彩,还在于高明武强化工作创新,精准发力,主导出台了很多新举措,打造了很多新亮点。
“按照市委的要求,在全市所有贫困村推行第一书记述职评议制度,进一步拉近了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的距离,推动了各项政策精准落地,驻村第一书记成了贫困群众的‘贴心人’。”高明武说。
今年,我市将实现1.5万人脱贫、68个贫困村退出,剩下7000余名因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如何脱贫?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高明武积极谋划,在推广实施“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实行贫困兜底线保障工作。“对全市1000余名失能失智、重残需要护理的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托养;对6000余名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产业或就业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医疗、养老、扶贫助残、公益性岗位等综合保障措施,全力兜牢底线。”高明武说,今年6月底前我市将完成兜底线贫困户认定工作,下半年将全面铺开。今年年底,我市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大头落地,2020年进一步巩固提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这次机构改革后,我市新组建了市农业农村局,并加挂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牌子,高明武重任在肩,作为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又被任命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市委这样安排,进一步加强了脱贫攻坚力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高明武说,自己曾在工业领域干了很多年,下一步将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用现代企业制度嫁接改造农业企业,为生产要素向农业企业和农村流动打下基础。通过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统筹规划一批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从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力争焦作的乡村振兴在全省再出新彩、出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