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的西滑封村,把“时代先锋”王再富精神传承下去,投资260多万元建成了西滑封精神展览馆。
“西陶党建”模式,让党建阵地“活”起来、党员品牌“亮”起来、党建元素“美”起来,努力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根基
西陶镇曾是工业强镇、特色名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但因原有的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与市场脱节,难以突破新的发展瓶颈。
“只有大力打造优良发展环境,才能吸引八方来客,我们不仅要招商、引商,还要亲商、安商、富商,用行动感动他们,让客商真正尝到发展的甜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商的心,吸引更多人到西陶镇投资。”西陶镇镇长贾立新说。
新理念、新发展,新思路、新出路。三丰纸业公司的前身是武陟县西滑封造纸厂——曾经的业界翘楚。然而,该公司因管理不善、产品不对路,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2012年5月,该公司停产。2014年1月,西滑封村与“造纸能人”赵卫平达成合作协议,使纸厂重新启动了生产线。赵卫平凭借多年的造纸经验,带领公司员工生产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技术改造,该公司生产的无碳复写纸等十余种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到日本、埃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该公司成了全县新增的纳税先进单位,去年纳税1670万元,同比增长60%。
采访中,赵卫平告诉记者:“一开始,他对企业发展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镇里、村里给了他们很多优惠政策,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6年来,公司共投入技改资金8000多万元,下一步,还要再投资4000万元研发新产品,力争年纳税突破2000万元。”
一个投资者尝到了甜头,更多投资者会纷至沓来。2015年8月,投资1.5亿元的武怀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奠基;2015年10月,投资5000万元的豫盛斋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开工;2017年8月,投资1.07亿元的武陟县泰丰食用菌有限公司项目动工。
新动力、新活力,一个个投资者到此兴业,成了西陶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该镇引进外省资金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全镇纳税8344万元,连续两年增幅达20%以上。2018年,该镇入选了“国家综合实力千强镇”。
外商投资开花结果,带动该镇原有骨干企业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华康糖醇公司投资7500万元加大技改力度,产能由年产1万吨提高到1.4万吨,年实现利润1600万元;斯美特公司的产能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并成了国家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支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环保工作倒逼企业转型,这对西陶镇的决策者来说任务艰巨。该镇原有大小企业260多家,除造纸、食品等支柱产业外,其他产业也是“百花齐放”。然而,企业粗放式发展带来了“散乱污”问题。2017年以来,为打好环保攻坚战,该镇对重点企业加大整治力度,用“铁拳举措”关、停、拆企业86家,整治规范企业65家。
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发展快慢,无论效益好坏,该镇决定,符合政策的企业就保留,不符合政策的企业就坚决关停。古城村防水材料厂不符合产业政策,无证经营,该镇坚决拆除;东白水村联创塑胶厂虽然符合产业政策,但没有环保设备,该镇要求该厂安装环保设备后才能生产。联创塑胶厂厂长侯启明说:“以前厂里没有环保设施,我们心里也不踏实,经常一边躲检查一边生产。现在我们安装了环保设备,心里踏实了,销量也多了,效益更有了。”
三丰纸业公司被国家环保部认定为限期整改类企业。起初,该公司认为引进环保设备投资太大,好几次都没有通过上级部门的环保检查,停产在即。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该公司痛下决心进行整改,投资1300多万元引进设备,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泥浆板生产线,不仅排水达标了,而且把固体废弃物进行了二次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环保问题,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
目前,该镇65家整治类企业全部持有环评手续,实现了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