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颖
正是山花烂漫时节,位于我市西北山区的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踏春好去处。
“红水家的羊肉,侯大嫂的包子,赵庄的美景看不完。”这句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的话是游客对赵庄村美食美景的概括。
以前的赵庄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水没电,山路难走,种地靠天,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前些年,有法子的村民都下山生活了,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家庭困难的村民,他们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实现脱贫致富困难重重。
2017年年底,30岁的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兵到该村当第一书记,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脱贫攻坚工作中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这新来的第一书记肯定待不了几天。”马兵第一次进村时,村民们都在背后悄悄议论。他们觉得马兵看起来文质彬彬,尤其是那双拿笔杆子的手白皙修长,看着就不是干粗活的料,断定他吃不了驻村的苦。
没想到,外表瘦弱的马兵却有着一颗倔强的心。驻村以来,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围绕基层党建引领全村发展,狠抓扶贫项目建设,带领村民致富。
围绕发展乡村旅游,马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电网改造,解决村民用电难题;更换村里的水泵,维修蓄水池和家户用水末端管网,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在窄门自然村铺设石板路,在麦秸河自然村进行护坡维护。下大力气植树造绿,从春节至今已经栽植树木7000棵,抚育幼林200亩。他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筹集资金,就地取材,完成了窄门峡谷入口处两侧护坡的治理,修建了红楼头步道,“太行八英”纪念馆建设竣工了,投资120万元的土特产销售市场也通过了竣工验收。
这些惠民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一年多时间,马兵白皙的手变得黝黑粗糙,昔日贫穷落后的赵庄村也实现了美丽的蝶变。
听说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不少外出生活的村民回到了村里。村民李红水最早返乡开起了农家乐饭店,旅游旺季时生意十分火爆。贫困户侯金环在马兵的鼓励下,发展起家庭旅游餐饮,她包的手工野菜包子成了游客们的最爱,她也因此实现家庭年增收近万元。
去年冬天,在马兵的协调下,村里安装了移动信号塔,实现了4G信号的全村覆盖,前来赵庄村旅游的游客更多了。
借助全市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马兵为赵庄村谋划了实现全面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依托土特产销售市场和“太行八英”纪念馆,以打造焦作市红色旅游、野外拓展、近郊民宿三个基地为引领,深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游、采摘游、体验游、红色游,引导村民参与发展旅游三产,实现致富增收;利用山村现有资源、通过经营权租赁等各种方式,盘活林果、农地和房屋等特色资产,进一步拓宽村民脱贫致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