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岳静)修武县郇封镇小营村有办“老会”(集会)的习俗。咋让“老会”出新彩、少点陈规多点文化?在乡贤建议下,村干部们通过“百姓文化超市”点单,邀请市歌舞剧院和市梨花苑豫剧团,在3月25日至27日到小营村连唱三天大戏,满满正能量受到了全村人欢迎。
用文化引领乡村建设,小营村作了很多探索,其中乡贤发挥了很大作用。刘次勋是乡贤的代表,他1997年从市农业局退休后回到故乡小营村,看到村里的老人业余文化生活很匮乏,就动起文化兴村的念头。他开办了“家庭图书馆”,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2000多本书籍供大家免费取阅,还自费订阅了《河南日报》《老年春秋》等10余份报纸杂志,每天来看书的群众络绎不绝。
2008年,小营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大家推荐刘次勋当文化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刘次勋与村干部结合,在文化活动中心增加了象棋、合唱、门球、太极拳等内容。同时,他探索建立了节日教育长效机制: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以感恩教育为主题,进行尊老、敬老、爱老教育;七一、十一等节日,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以培养革命接班人为主题,进行自信、自强教育,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丰富起来。
在小营村,刘次勋等200余名乡贤已经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智囊团和主力军。在他们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一些心系家乡的游子也委托刘次勋代为捐赠。截至目前,小营村助学基金达20余万元,发放助学金1.5万余元,帮助了25名困难学生,全村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如今,小营村投资20余万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大街,在村里主干道设计中体现党建元素,在道路两侧墙壁上点缀村规民约、孝道文化、国学文化等绘画作品;为65岁以上老人庆祝生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节假日组织企业和个人慰问困难道德模范……小营村文化育人、榜样感人,老村因文化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