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咪蒙”公众号矩阵成员某ID的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该文章一经发表,瞬间阅读量突破数十万次。随后,这篇文章因“接相关投诉,此内容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而被删除。在调查之后,“咪蒙”团队也承认文章是杜撰。随后,有数百万粉丝的“咪蒙”公众号于近日被证实注销,凤凰网也发表了永久关闭“咪蒙”“才华有限青年”等账号的声明。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自媒体井喷之下,人人有了发出声音、表达观点的机会。但是,要想从众多自媒体账号中脱颖而出,必须有响当当的硬实力。自媒体应正视专业权威的媒体法则,服从内容至上的传播规律。然而,一些自媒体利用国家对网络创新监管的包容性,罔顾法律法规、公序良俗,靠发布博出位、“无下限”的内容去吸引流量,以标题党、谣言、黑公关、“洗稿”等所谓的“吸睛”手段博关注、提升阅读量,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媒体的形象,还破坏了网络舆论环境。
针对这些乱象,近年来,从出台实施《网络安全法》,到作出各种与网络传播有关的司法解释,再到构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国家有关部门对具有媒体属性和可对公众发布信息的账号及平台作了明确规定,并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封禁一大批违规自媒体账号、处罚造谣生事敲诈勒索等,旨在增强规则意识,还广大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网友“欣然”:作为自媒体,其一言一语都将会影响广大受众。自媒体人应为事情本身发声,而不是扭曲事实。就像《人民日报》呼吁的“公众号当有公心,自媒体应当自重”。
网友“快言快语”:作为自媒体,正确引导公众人心向善,弘扬正能量构建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