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2019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为确保我市今年完成1.5万人脱贫、6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的目标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重庆考察期间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重点贫困人口,认真分析研究,细化责任分工,强力推进工作,第一季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做好全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继续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设立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规范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的运营管理,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带动脱贫模式,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措施覆盖率、叠加度和收益额,最大程度提升产业扶贫带动脱贫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947.58万元,占财政扶贫资金总资金的42.4%,实施种养加产业扶贫项目132个,已开工建设116个,竣工项目24个,已拨付资金575.12万元。
针对我市2.22万未脱贫人口中近7000人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需要政府兜底的现状,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贫困兜底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细化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方向,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对贫困人口中因失能失智、重度残疾需要陪护的1000余人实行集中医养,近期我市将召开集中医养工作推进会,加快集中医养工作步伐;对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约6000名贫困群众,通过教育、医疗、养老、扶贫助残、公益性岗位、土地流转、保险等综合保障措施,全力兜牢底线,下半年全面推开。截至目前,我市已为5059名建档立卡贫困慢性病患者落实签约服务,签约率100%;救治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患21种大病人数465人,救治率为99.79%。
在金融扶贫工作中,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累计为197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77.7万元。今年我市强力实施危房清零工程,全市目前共有4类对象危房存量477户,截至3月底,共开工114户,开工率23.89%,竣工22户,竣工率4.61%。加大扶贫助残工作力度,全市第一季度已累计为贫困残疾人办理残疾证112件,为244名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
为持续加大社会扶贫力度,我市积极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截至4月21日,全市累计注册爱心人士数量265137人,累计注册贫困户数量23793户,累计对接成功物品数量16414件,对接资金成功数量948件,捐赠金额30.9万元,注册人数、发布需求数、对接成功数等各项指标均列全省前列。我市将社会募捐活动作为我市社会扶贫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广泛发动全市企业和社会各界为68个未脱贫村捐资捐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企业和个人捐资捐款978万元,凝聚起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指出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制订整改方案,主动查不足、摆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举一反三,深入整改,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逐项逐户对账销号,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把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持续抓好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和剩余未脱贫人口脱贫退出工作,创新帮扶举措,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防止出现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