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洋瑞
本报通讯员 安娇娇 王 悦
昨日,记者在武陟县大虹桥乡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一箱箱准备销往国外的怀菊花、怀山药堆放整齐,社员们正在忙着加工怀药产品。看到记者,该合作社理事长顾永胜便迎了上来。
“不要以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挣大钱,在农村,土地经营得好也能生金!”顾永胜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聊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前些年,顾永胜一直和妻子在南方发展。2013年,由于母亲生病,他和妻子回到家乡大虹桥乡刘村。
闲暇之余,顾永胜了解到,由于不懂市场,周边许多村民种植的白菊价格低还不好卖,这让他很揪心。凭借多年在外打拼积累的经验和见识,顾永胜认为,只有种植品相好、价值高的怀药,才能提高农户的收入。
凭着干事创业的执着精神,顾永胜走街串巷,向村民讲述种植优质怀菊花的好处,并自掏腰包带着农户到外地考察。回来后,每个种植户带动几家甚至更多人种植。慢慢地,村民通过种植优质怀菊花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他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但是顾永胜并不满足于现状,他知道,农户这种分散种植只是小打小闹,只有抱团才能干成大事业。2015年,顾永胜利用以前在外地打工积累的家底,创办了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土地1000多亩。“壮大家乡的四大怀药产业,让乡亲们共同富裕,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顾永胜说。
为使农户的利益最大化,该合作社采取订单销售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产品不好卖或卖不上价的难题,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从刚开始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386户,合作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
“现在,俺种的怀药不愁卖,拉到合作社就能换成钱。”社员刘丽说。
合作社效益增加,社员收入也随之增加。顾永胜在种植四大怀药的同时,不断尝试种植其他中药材,以增加社员收入。“今年尝试着种植了近20亩丹皮、白芍、丹参等中药材,如果明年效益可以的话,就大面积推广,让社员们的工资进一步提高。”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顾永胜规划着下一步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顾永胜辗转于浙江、湖北等地考察新型生产设备,他发现市面上的机器大多不符合自己的生产要求,就利用自己的生产经验,通过专业人士的技术指导,最终研制出一台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的机器设备,使得在药材加工工艺方面有了极大改进。
在合作社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顾永胜遵照国家环保要求,投资近200万元,建成储量为10吨的天然气站,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真正的好产品,不怕没销路。”这句话,用在顾永胜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该合作社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后,顾永胜没有忘记乡里和村里的帮助,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为本村和周边村的贫困户、困难户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劳动脱贫致富。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叫富。”顾永胜说,很多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工作,家庭状况得到了改善。
“俺丈夫常年患病,孩子还小,一家人的开销全靠我一人,要不是合作社给我这份工作,我们家真的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贫困户王明霞说。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带动175户贫困户就业,每年还拿出收益的20%给种植户分红,让乡亲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雁飞雁又归,春回家乡美。顾永胜回乡创业,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动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