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煤视窗 上一版3
焦煤铁运处“五道防线”确保安全运输
矿区处处飘书香
赵固二矿强化管理创佳绩
九里山矿修旧利废促降本增效
图片新闻
大爱无疆,坚守防“艾”治“艾”第一线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爱无疆,坚守防“艾”治“艾”第一线
——记焦作市“最美护士”候选人、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护士长刘艳华
作者: 本报记者 梁智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感染一科护士长刘艳华。
  待病人如亲人。
  潜心研究业务。
  工作精益求精。
  对照患者的治疗药品单。
 
   

  2000年从护理学校毕业走进市第三人民医院起,刘艳华就与传染病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目睹了传染病患者承受的身体病痛和世人偏见的双重折磨,在心底暗下决心:尽己所能关爱传染病患者,让他们能站在阳光下感受应有的温暖。十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中,她默默耕耘,凭着精湛的技术,悉心的护理,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患者、家属、同事以及各级领导的赞誉。

  坚定信念

  忘我投身护理事业

  1983年出生的刘艳华年龄不大,护龄却不短。从2000年参加工作算起,她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近20个年头。这些年,一直在传染病工作一线坚守,她有着怎样的信念?“哪里危险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去哪里,护士长身上有一分忘我的执着。”采访时,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一名护士说。

  2003年,肆虐的“非典”来临,不到20岁的刘艳华立刻找到护士长,报名要上“抗非”前线救护病人。周围人投来怀疑的眼光,她却说,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义不容辞。

  抗击“非典”一线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艰苦。厚厚的防护服下,行动、喘气都很困难。连续八九个小时滴水不进,马不停蹄地打针、输液、端药、送水是工作的常态。最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不惧传染、坚持工作的是她的信念。多日连续工作,她常常疲惫不堪。“很辛苦,但始终没有想过放弃。在扛不住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一遍‘我是一名护士,一定要把患者护理好’。”她说。

  护理工作很辛苦。这些年,刘艳华靠信念、意志、毅力和执着支撑着工作中所有的艰难,奉献着每一分时光,收获了无尽的荣誉。在她的领导下,感染一科整体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达100%。科室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团市委和团省委分别授予感染一科“青年文明号”称号;焦作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今年3月份,科室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她也先后荣获焦作市优秀护理管理者、焦作市优秀护士、焦作市优秀共产党员、焦作市优秀青年标兵等称号;多次被医院评为优质服务明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亲情呵护

  患者得到无私关怀

  刘艳华所在的科室承担着我市艾滋病救治的任务,在人们对艾滋病感到陌生、产生恐惧的时候,她已经在艾滋病临床护理的岗位上默默奋战了15年。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工作这些年,她形象地被人们称为“勇士”。在她心里,始终牢记自己初当护士时立下的誓言: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亲人般的护理。

  感染一科曾经收治了一位艾滋病并皮肤严重过敏的患者,患者身上长满水泡,口腔溃烂,大量渗液,异味很浓,疼痛剧烈,自暴自弃,年轻的护士束手无策,患者家属心力交瘁,打算放弃治疗。经过刘艳华的耐心劝导,患者同意留下继续治疗。她为该患者清洗、涂药、翻身、注射,每天花费近3个小时的时间对患者护理。经过10天的精心照料,患者的皮肤感染症状终于得到控制,慢慢恢复了活下去的勇气。

  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着身体病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住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有轻生的念头。刘艳华在工作中格外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她查阅大量资料,运用心理学等护理知识,多次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很多患者在出院时都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刘护士长,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很多患者都愿意和刘艳华成为朋友,告诉她一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和挣扎,她也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在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刘艳华都会组织护士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做一顿饭,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床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名患者说。这是艾滋病患者的心声,更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

  2013年,刘艳华又承担起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艾滋病救助中。她坚信,终有一天,世人不会再排斥艾滋病患者,并且给予更多的是关怀和爱护。

  竭尽全力

  爱患者胜过爱自己

  护士岗位,更多的是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刘艳华竭尽全力,爱患者胜过爱自己,演奏了一曲曲奉献之歌。

  2006年的秋天,一位70多岁的肝硬化患者因病情恶化大量呕血,生活不能自理。此时,患者的家属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到,她连续几天陪伴在老人身边,端屎倒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在老人又一次出现呕血先兆的时候,为防止他发生窒息,她迅速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还未等她把手挪开,患者大口大口的鲜血喷射而出,她的手上、衣服上甚至脸上都沾满了污血。

  她顾不上擦洗,就立即投入到老人的急救中。直到老人病情稳定,她才把被血污染的床单、衣被换掉,又为老人仔细擦洗身上的污血,自己都记不清楚换了多少盆水,才最终清洗干净。当老人的家人赶到病房时,刘艳华已默默做完了这一切。他们拉着刘艳华的手,动情地说:“小刘,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做的这一切很让我们感动。”

  这就是刘艳华,一个信念坚定、竭尽全力为患者带来亲情般呵护的美丽护士。如今,她作为护士长,更加理解每一名同事的辛苦。每逢节假日,她总是让同事们合家团圆,自己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十几年来,她带领科室护理人员坚守在防治艾滋病一线的岗位上,无一人要求调离。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宋崇飞摄)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