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 沁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卢希望到沁阳产业集聚区调研
打造幸福美丽家园
健康小药箱 扶贫解民忧
沁阳市开展“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
图片新闻
沁阳市委常委会议召开
万般辛苦不寻常 志在绽放满芬芳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4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般辛苦不寻常 志在绽放满芬芳
——记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护士长辛志芳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传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二区护士长 辛志芳
  辛志芳和同事在重症监护室精心护理患者。
  辛志芳带领护理团队定时查房,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开展护理工作。
 
   

  她,身形单薄,却让人感觉踏实可靠。

  她,表情严肃,内心却让人感到温暖。

  她,坚守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岗位26年,赢得了与时间赛跑的“闪电侠”、大脑的“守望者”的称号。

  她,就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区护士长辛志芳。在护士长管理岗位工作16年,她用独特的人性化管理,打造出一支凝聚力、战斗力非常强的全能护理团队,用青春铸就了一位护理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焦作市优秀护士、焦作市最具影响力护士长、焦作市优秀护理管理者、焦作市微笑护士、焦作市新长征突击手、焦作市第十届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焦作市优秀团干……当这一连串荣誉称号汇聚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人很了不起!”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到“双志组合”的神经内科二区,不少医务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在“双志组合”中,一个是该科主任李志平,全市神经内科领域的名医;另一个则是该科护士长辛志芳,全市神经内科领域非常出色的护士长。她们不仅都是女同志,而且她们在工作中都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神经内科工作压力大、节奏紧张、24小时待命,辛志芳的手机从来没有关过机,无论白天黑夜,遇到科室里有危重病人,她总是带头冲在抢救一线,不等患者病情稳定绝不离开病房。有些重症患者身上又脏又臭,她也从不嫌弃,擦身子、洗衣服……她的举动常常让患者家属感动得泪流满面。

  一次,科室收住一名无名氏患者。面对病情危重、又脏又臭、孤苦伶仃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她二话不说给患者擦身子、洗衣服、买饭、喂饭,没有丝毫嫌弃。然而,由于患者病情太重,产生了“柏油样便”,一股股恶臭袭来,辛志芳没有退缩,硬是冲在照顾患者的第一线。抢救结束时,辛志芳才发现,自己的衣服上、鞋里,竟然都是患者的大便。

  神经内科,是以收治脑出血、脑梗塞等重症患者为主的科室,老年病号多,偏瘫、痴呆、不能自理的病人多。病人病情重、变化快,不仅需要护理人员观察仔细,素质还要高,忙、累更是全院出了名的。但辛志芳无怨无悔,一干就是整整26年。这26年来,每天第一个来到科室的是她,最后一个走的也是她,辛志芳很忙,忙得常常无法顾及家。女儿的家长会,她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就在去年女儿高考关键时期,她却远在外地学习。“别人的父母,在孩子高考时再忙也会回来陪孩子一起度过,您倒好,在我最需要您的时候却选择外出!”女儿当时的抱怨,让她至今仍感到非常愧疚。让她同样感到非常愧疚的,还有她的母亲。患有多年腿疾的母亲,前几年终于可以通过双膝置换人工关节手术进行治疗了。她的母亲进入手术室的当天,神经内科安排了8台介入手术,辛志芳拿着手机站在手术室门前,说是等候母亲手术的消息,却始终电话不断,操心着科室里其他病患的安危。母亲原定4个小时的手术,却持续了6个小时没有结束。舅舅再也忍不住了,对着她大吼:“你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把手机给我摔了!你妈的病难道不重要?”

  对此,她常给家人和朋友解释,既然选择护理工作,就要担当责任,患者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应该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护理战线的“科研狂”

  在传统印象中,护士的主要工作就是照料病人,协助医生完成护理工作。而辛志芳写论文、做科研,样样在行,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研狂”。

  多年的临床工作让辛志芳觉得,护士不仅应懂临床,还应会写论文、懂科研。“护理工作中很多看似简单,却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小环节’,特别需要有人关注、研究。”辛志芳说。

  《老年危重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期腹泻的预防与护理》《脑出血不伴意识障碍病人的不良心理分析及护理》《运用良肢卧位翻身预防脑卒中重症患者压疮的护理》《护理程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继发癫痫病人的应用》……如今,她所撰写的20余篇专科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

  不仅要写论文,还要搞科研,辛志芳认为,如果所有护士都要依靠别人的研究,那么护理事业就很难发展,护士也要有创新精神,跟上科学的发展。

  繁忙的工作之余,善于钻研的辛志芳,带领科室团队一心投入到科研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泡书店恶补,上网搜索所需的资料,还到一些高校请教相关领域的教授。为了验证一些科研成果,她还经常在自己和团队成员身上作试验,然后一点一点地改进。

  苦心人,天不负。在她的带领下神经内科团队率先开展了改良中长静脉导管的超声引导下及盲穿置入技术、递进式循环排痰技术、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间歇导尿技术、运用亚甲蓝监测危重病人痰液预防脑卒中病人吸入性肺炎技术、改良鼻胃管的固定方法、以胫前动脉血压替代肱动脉血压的临床监测技术、气囊测压器的监测技术、创新负压引流有效治疗临床压疮护理技术等的临床应用技术10项。

  值得一提的是,由她主要牵头、参与的专科护理科研项目,先后荣获焦作市青年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中单独完成二等奖2项。她主导和参与的《运用100IP型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协助难置入性胃管置入的临床研究》《运用良肢卧位翻身法预防脑卒中重症患者压疮的临床研究》《运用护理程序在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负压法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临床研究》《高排气成功率静脉输液法临床研究》等科研成果,以及今年已经立项的、河南省科技联合建设项目《举额抬颌口底位体位引流护理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更是在临床中让患者受益良多。

  在辛志芳带领下,10项技术创新、6项护理科研项目,让她和她的团队在护理界声名鹊起,同时也颠覆了人们对护理临床的传统看法。

  凝聚团队的“知心大姐”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团队像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像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传到远方。辛志芳如今最大的骄傲,就是以人性化管理方式,带出一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护理团队。在工作中,她像伯乐一样,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个护士身上的潜力,并不断鼓励和培养,使她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辛志芳秉持一颗公心,对于护理人员从不戴有色眼镜,厚此薄彼。在生活中,辛志芳又是一位“知心大姐”,护士姐妹们有什么困难和想法都愿意跟她说一说,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帮助她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教会她们如何处理。

  如今,在辛志芳的带领下,该科护理团队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一旦遇到抢救重症患者,护士们下班了都不走,反而积极抢着义务加班。一名护士在怀孕7个月时,仍坚持上班,当出现流产征兆时,家人劝她在家休息,可她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将其反锁在家中。最后,在辛志芳的“命令”下,她才留在家休养。一位转科来到神经内科的年轻护士,竟然坚持要留下来,不愿意离开。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今,辛志芳把20名女性组成的巾帼团队这场戏指挥得越唱越精彩。 “不能让别人小看我们这个团队,我希望神经内科二区护理团队不仅叫响焦作、叫响河南,将来还要走得更远。”在护理岗位上一刻也不停歇脚步的辛志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她的能力,注定让她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在医院和护理部领导的支持下,辛志芳牵头在医院成立了压疮失禁护理组、科研护理组、信息护理组,带领从全院抽调的护理骨干从事压疮预防、治疗等临床护理和专业科研技能探索。今年1月12日,在焦作市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辛志芳当选为焦作市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今后,她将肩负更大的使命,推动我市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一路热心奉献、一路播撒芬芳,不忘初心的辛志芳以志愿者身份,经常到社区、养老院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义诊等活动,同时她还受基层医院邀请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市卒中防治护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栏图片均由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