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焦作日报》报道,我市将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重点是构建城区公园绿地体系,通过实施“6111”体系建设,即6县(市)分别建设1处1000亩以上的公园绿地;城区建设10处1000亩以上的公园绿地、100公里城市绿道网络,100个“口袋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这是我市以“精致”“品质”为追求,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符合我市主要特点和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
我市构建城区公园绿地体系,有必要学学扬州的“公园观”。首先,公园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扬州市打造的“可达、可入、可亲近”的城市公园体系,使广大市民可以在公园里运动、交友,在公园里享受健康生活,彰显了“以人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弘扬了“文明和谐”的城市精神。我们也应该把满足市民的健身休闲和交流交往需求作为规划、建设、改造公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健身到公园、娱乐到公园、聚会到公园、约会到公园、背书到公园、发呆到公园成为市民高质量城市生活的“标配”。
其次,公园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到公园去”已成为扬州市民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公园不仅改善了扬州人的体质,而且改变了扬州人的气质。由于公园是市民公共活动空间,所以天然具有宣传、教化功能。我们应该把公园打造成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进行科研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更温暖、更温馨、更温情。
第三,公园不仅要建设好,而且要管理好、使用好。扬州市是全国第一座为公园立法的城市,将管理、使用公园上升到法律层面。城市公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提高公园绿化品质,靠管理;要涵养市民文明素质,靠管理;要强化公园教化功能,还是靠管理。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理念,围绕“突出精致、提升品质”方针,用绣花功夫精心雕琢公园,才能把公园打造成绿色开放、运动休闲、成风化人、共建共享的“城市客厅”。
大力提升城市公园游园品质,是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相信,随着我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宜居功能日益完善,市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