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汶水长虹”凌空而起 乡村振兴亮点频现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莫沟
“汶水长虹”凌空而起 乡村振兴亮点频现

作者: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影报道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莫沟的特色,窑洞农耕文化。
  香喷喷的地锅烩菜。
  游客在莫沟淘宝店前留影。
  周日,村里的孩子们在保留的打麦场上玩“跳山羊”游戏。
  一望无际的西瓜地。
  5月1日投入使用的孟州市医养示范基地。
  索道吊桥。
  村民赵红艳(左一)在出售红薯苗。
  杨凯(右二)在蔬菜大棚了解水果、黄瓜的长势。
  游客在蔬菜大棚购买水果、黄瓜。
  五月一日投入运营的“汶水长虹”玻璃天桥吸引了八方游客。
  村口新建的党建统领墙绘。
 
   

  4月20日,星期六,谷雨。“雨生百谷”正是播种移苗的最佳时节。淅淅沥沥的细雨下了一夜,空气格外清新。

  从焦作出发,上焦温高速、转长济高速、再上二广高速,在吉利孟州站下高速右转不远就到了“老家莫沟”。穿过以窑洞文化为标志建筑的门楼,就进入了莫沟的地界。一条通往村子的槐树长廊有1000多米,槐花盛开,飘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路两旁的蔬菜大棚里,游客正兴致勃勃地采摘水果、黄瓜。村民赵红艳正在出售红薯苗,今年她种了10多亩地,培育红薯苗达300万株,收入可观。

  村口,村两委会成员正在巡视督导停车场建设情况,远处29米长的党建统领文化墙颜色鲜艳,主题突出,格外醒目。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虽多次到莫沟采访报道,见证记录了莫沟的发展,但仅时隔一年,莫沟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打麦场上,村里的孩子们在尽情地玩着“老鹰抓小鸡”“跳山羊”游戏。苗家书屋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干净整洁的街道游人如织,4位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生扛着摄影器材准备摄影创作,他们是研究莫沟的窑洞农耕文化的。汶水湖畔,嘉年华游乐项目的滑索、碰碰车、彩虹滑道、垂钓中心等十几个项目已经运营,八贤水上游乐合作社的成立开启了破冰之旅,8个村民当上了合作社股东,13条游船驶向幸福的彼岸。

  孟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驻莫沟村第一书记杨凯自豪地说:“5月1日,老家莫沟‘汶水长虹’玻璃天桥和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联手建立的孟州市医养示范基地都已落成,五一假期已正式向社会开放,这必将成为乡村振兴和莫沟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在,在莫沟随处走走看看,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焕发着勃勃生机。过去从未下过地的年轻人,开始起早贪黑建大棚、种果树、扎篱笆、修水利。雨缘种植合作社有17户参股,筹措资金30多万元,另有数家合作社相继成立。村北的土地又流转出200多亩种上了大棚西瓜。村里的“能媳妇”谢静放弃在城里的服装加工生意,回到村里,开办了农家乐,承包了蔬菜大棚,还在水上游乐合作社参了股,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了解,引进资金建设的玻璃天桥总投资1100万元,村集体以老家莫沟非物质文化遗产“汶水长虹”美誉参股,占股40%,村民自愿参股100万元,收益按股分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今年清明节期间,高空步步惊心网红桥在抖音上广泛传播,一天净赚1.5万元。随处可见的党建墙绘无不教育和引领着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即将硬化的环村路网、停车场、在建广场以及正在实施的传统文化村落保护项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