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徐州扬州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淮生态大走廊挺起扬州绿色发展脊梁
机器人惊艳国际游博会
“渔家学堂”助渔民转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淮生态大走廊挺起扬州绿色发展脊梁

作者: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扬州街头即景。
  ⬅扬州街头小游园。
  ⬆盆景式园林景观。
  ➡扬州美景入画来。
  ⬇绿色甬道方便扬州市民休闲、健身。
 
   

  核心提示

  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科技融入经济血脉,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确保了生态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该市以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抓手,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取缔长江沿线非法码头22个,完成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项目23个,实施长江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整合工程,在江淮生态大走廊黄金地段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描绘出一幅“水、岸、绿、城”的生态画卷。

  走进扬州市,仿佛置身于绿都水城的天然画卷,星罗棋布、生机勃勃的工业企业都掩映在绿树之中,城市建设、企业发展、生态文明融为一体,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扬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几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就是通过生态科技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一举两得。”

  站位高远

  描绘发展新蓝图

  千年古城,水与城相伴,城因水而兴。

  扬州64%的地域属淮河流域、36%的地域属长江流域,既是江淮分水岭,又是江淮交汇点。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该市始终将确保一泓清水北上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

  扬州市区向东,有一片5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湿地,名为“七河八岛”,包括大运河在内的7条河流,在这里分割出大大小小8座岛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通道都经由“七河八岛”,使这里的生态敏感性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有许多船厂、砂石厂,污染比较严重。

  面对如此局面,扬州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精心谋划、大胆勾勒,把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和江苏省“1+3”功能区战略融入区域发展的谋篇布局之中,在江淮之间规划了一条守护全域、福泽后世的清水大走廊、绿色大走廊、安全大走廊、富民大走廊、文化大走廊,即江淮生态大走廊。江淮生态大走廊纵贯扬州全境,长100多公里,划定面积1800平方公里,已于2016年开工建设。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一个喜乐与痛苦交织、当下与长远纠缠、技术与人文叠加的复杂命题,要综合考量污水治理、滩涂湿地保护、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景观维护、流域文化传承、人口迁移等方方面面。但是,扬州人没有丝毫退却,而是勇敢面对,大胆治理,全力推进。该市市委、市政府制订五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邀请专家学者“会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吹响了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冲锋号。

  坚定不移

  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2017年年初,扬州市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中,实施总投资300亿元的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等八大工程,全力打好黑臭河道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重点环境敏感企业搬迁等攻坚战。

  特别是在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中,扬州市利用生态科技,既保障了民生,又加快了整治步伐。该市采取的妙招是“放鱼养湖”,2017年在邵伯湖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416万元,放流各类鱼苗、蟹苗共计48万公斤。据邵伯湖管委会副主任索维国介绍,放养滤食性鱼类,以鱼净水,可以持续推进湖体水质净化。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对扬州而言,要让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互促进,推动江淮生态美与运河文化美叠加融合。”

  目前,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去年,扬州市环保局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工作,观摩西江生态园、廖家沟水源地,登万福塔楼眺望“七河八岛”,参观中央城市公园。有一位人大代表兴奋地说:“江淮生态大走廊一定能够给人们带来生态福利,造福广大市民。”

  抢抓机遇

  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动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决策,抢抓连淮扬镇铁路及高铁建设重大机遇,扬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决定。

  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先导区,这里有“七河八岛”、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走进生态科技新城,人们可以看到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扬州软件园“双创”示范基地、清华启迪众创工社、上海链牛科技、美中科创公司等生态科技企业。

  在生态科技新城万福片区征迁工作中,扬州市打出“拆整搬建”组合拳,拆除毛竹市场12个、废品收购市场197个、汽车拆解市场69个,搬迁工业企业和小商铺80家,迁移坟茔2300座,整治环境卫生40万平方米,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使一个全新的“旅游小镇”呈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感言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江淮生态大走廊变成了扬州市的生态经济区、农业观光区、创业示范区,为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市是全国唯一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的城市,在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工作中可以借鉴扬州市的经验,把绿化带打造成观光带、经济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为我市经济全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