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刚过,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喜庆的气氛中时,副市长王付举已带领市民政部门的负责人马不停蹄,先后深入孟州市、沁阳市和解放区、山阳区等县(市)区和部分乡镇(街道)、社区(村),对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场所进行实地调研。他们一路行、一路听、一路看、一路问,为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倾心尽力,探寻新的路径和发展方向。
据了解,我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共计7.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8%。全市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养老服务市场缺口大,养老产业潜力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先后引进德国蕾娜范、上海和佑等专业化养老品牌,探索推广以温县东张王庄村、山阳区艺新街道五号院为代表的居家养老模式,以解放区焦南街道电务医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武陟县养老中心为代表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97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48家、公办养老机构49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3家,农村幸福院468家,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成功创建了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政策措施一年比一年细化,规章制度一年比一年完善。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焦作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方案》《焦作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焦作市推广武陟慈善养老模式建设农村幸福院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政策措施是保障,但如何扎扎实实推进落实十分关键。对此,我市坚持分类推进,健全服务体系,建成了市级“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有序推动市区两级平台联网运行,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项便捷的上门服务。积极推进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幸福院建设,在全市推广武陟慈善养老经验,建设包括老年活动中心、托老站、老年餐桌等在内的农村幸福院,重点解决农村低保、特困、独居、留守等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极大增强了农村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还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改善特困人员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纳入全市民生幸福工程,对全市所有公办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全部配备了微型消防站、烟感报警、视频监控、紧急呼叫、智慧用电等安全设施设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改建养老机构共48家,涌现出了一批如武陟县养老中心、中站区爱仁居幸福园、中站区颐园老年公寓、焦作同仁养护院等各具特色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在此基础上,我市创新性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安宁疗护中心、医务室等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推动大型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之间的有效互通转接,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建康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达77家,占比79%。
构建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很多细节仍需要完善。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市着力改革创新,积极培育亮点,以我市被评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快养老服务对外开放合作,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通过市福利院老年公寓楼项目,积极与国际知名养老企业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洽谈合作,打造我市养老服务旗舰品牌。2018年12月,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项目投入运营。修武县成功引进上海和佑养老集团入驻,建设和佑养生园,为老年人提供中医理疗、食疗养生、文体娱乐、旅居养老等个性化服务。同时,针对制约我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人才短缺的瓶颈,我市积极与河南理工大学医学中专部、河南理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实行合作,定期组织和开展护理员培训,累计培训500多名养老机构管理护理人员,培训率83%。为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