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核心提示
学徐州扬州,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学以致用。武陟县按照市委提出的“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打造郑焦融合桥头堡”的要求,把武陟放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格局中来找定位、定坐标、寻路径,加快建设以“中原智造、北岸水乡”为特色的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努力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
“时隔三年再到扬州学习,再次感悟徐州的发展变化,我深切体会到,两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没有变,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始终没有变,狠抓发展永不满足的劲头始终没有变,这也是我们武陟县最应该向两地学习的地方。”日前,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学徐州扬州,到底该学什么?秦迎军说,结合武陟实际,我们要重点学习两市“一大一小”的发展思维,“大”就是大格局思维、系统化统筹,“小”并不是小家子气,而是在操作层面上的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和精致品质。具体来讲,就是要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加快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当好郑焦深度融合桥头堡。学习他们致力转型的战略定力,以“三新一高”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打造“中原智造”新高地。学习他们改革创新的发展秘诀,通过实施县域金融工程,探索乡村治理模式,争创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学习他们生态为基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水环境提质、园林化提标“双提升”活动,建设黄河文化生态带,把武陟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北岸水乡”、森林城市。
“如今的武陟已经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秦迎军说,“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把武陟确定为50万至100万规模中等城市,正式将武陟纳入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我们将把武陟放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格局中来找定位、定坐标、寻路径,以‘一体两翼、双跨融合’为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主体,以华夏幸福产业新城为东部组团、焦南产业新城为西部组团,推进武陟跨黄河实现与郑州融合、跨沁河实现城乡融合的城镇化路径;以‘中原智造、北岸水乡’为城市定位,把智能化作为产业升级的方向,把生态优势打造成城市名片,加快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秦迎军说,徐州扬州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很多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武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今年,武陟将把实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改革创新四个“十大工程”作为全县工作的主要抓手,用发展成绩来检验学习成效,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发展成果。
一是要做好郑焦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让郑焦两地居民过上更好的“双城生活”。实施好产业新城重点工程,开工建设郑焦晋高速开口工程,改造升级詹店黄河浮桥,谋划嘉应观黄河浮桥,打破融合发展交通障碍,让郑焦两地居民往来更加便捷。
二要打造郑焦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叫响武陟“中原智造”品牌。着力抓好国家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百维高端智能激光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为武陟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
三要以建设沿黄生态产业带为主线,让绿色生态成为武陟的鲜明底色。谋划全域生态水系,建设好9.2公里的城区白马泉生态水系和9公里的共产主义渠湿地公园,打通黄河滩区王园线,实施两侧100米绿化,把武陟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北岸水乡”。
四要学习借鉴扬州“建城先建园”和新城“公园+”、老城“+公园”的城市建设新思路,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武陟”,在百城建设提质上再提标,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要坚持民生导向,做好四大民生工程。城区新建改建3所学校、3所医院,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打造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
点评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卢国红:
听秦迎军书记一番体会和思考,真切地感受到秦书记是在带着问题学,始终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比差距、借鉴复制和为我所用上,应该说学到了真经,明晰了思路,取得了成效。
通过此次“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活动,武陟县研究、思考、确定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和重大举措,即将武陟放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格局中来找定位、定坐标、寻路径,提出了“一体两翼,双跨融合”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打造郑焦深度融合的桥头堡、先行区,战略思路和方向科学合理,有大气魄。这个战略考虑了外部环境,特别是考虑了郑焦融合这个背景,结合了武陟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为把学到的宝贵经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确保实现战略目标,武陟县以“中原智造、北岸水乡”为城市定位,谋划实施了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改革创新四个“十大工程”。我想,随着郑焦深度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和《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正式落地,武陟迎来了战略机遇期,河南省和焦作市的一系列重大规划,为蓄势待发的武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必将推动武陟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