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书记 李明霖
去年11月30日,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同团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只有让广大焦作青年热爱家乡,才能让大家用心用情、专心专注、不遗余力地为家乡作贡献。”引领焦作青年热爱家乡,把个人追求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是焦作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引领焦作青年热爱家乡,要始终怀抱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让热爱焦作、报效家乡成为新时代焦作青年的价值追求。要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使广大青年为推动焦作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焦作青年是焦作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焦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焦作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围绕“双十工程”“四城联创”“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全市中心工作,动员青年在一线岗位上勇于担当。要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 阎俊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南理工大学共青团在助力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帮助青年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精心组织“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赛,奠定青年学生勤学的基础。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道德讲堂、校史馆参观等活动,给予青年学生道德滋养、品行塑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报告、演讲赛、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把握奋斗与奉献的人生航向。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组织青年学生成为志愿者,积极投身“四城联创”“一赛一节”和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活动,弘扬奉献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焦煤集团中马村矿准备队副队长
蔡楚彦
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作为新时期的煤矿工人,不仅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更要创新思路、创新管理。结合多年积累的现场采煤工作经验,我创造性地提出了既省时省力又便于操作的“八字采煤法”和“一提两降”“十个一”班组管理工作法,不仅提升了人均工效,原煤产量也在原来的基础增加了5倍以上。我所带领的区队连续5年创造出安全、效益、职工出勤、材料节约等多项第一。
处井下一线,工作上的事丝毫不能马虎。在多年的井下一线工作中,我总结了“一条线”管理法,提升了工作面施工的标准化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动态达标。我所在区队负责的29031采煤工作面被焦煤集团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第一名。
我将一如既往扎根一线,苦练本领,勇于创新,做一名特别能战斗的煤海青年,努力在焦煤转型发展和全市经济建设中再建新功。
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师
张洪超(右)
20多年前,大学毕业后的我如愿成了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师。
作为一名聋哑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聋哑学生的无助和难过。所以,从站在讲台上的第一天起,我便下定决心,要用满满的慈爱,用我手中的五彩画笔,让他们的世界变得美丽多彩;用我的眼睛、我的手、我能做到的一切,让聋哑孩子找到生活的自信,绽放生命的精彩。
20多年的特教生涯,我教过的聋哑学生先后有50余名考上了大学;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用手中的画笔获得了就业机会,画出了生活的幸福安康。
看着我教过的聋哑孩子一个个成长、成才,我的心充满了感动,充满了幸福。
一个人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心灵有残疾,更不能让残疾埋没奋斗的青春。
无声的世界,青春照样绽放精彩!
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王 晶
6年中,我先后担任两个省级贫困村——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和常平乡九渡村的第一书记。校尉营村240户贫困户,3年时间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村摘帽。
我筹资130万元,发誓要在九渡村修出一条路。我带着一群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人工凿山扩路,山上没水,就在山下搅拌水泥,用三轮车一车一车往山上运,用时8个月在悬崖边修出一条3公里长5米宽的双向车道。
九渡村13个自然村中有9个是靠天吃水。我多方努力,找到当地富有经验的“土专家”测到水脉,用时2个月打井750米深,打出了沁阳市目前最深的深水井。
九渡村有山有水,得做好旅游文章。经过我的努力,百所高校在九渡村建立了写生基地,带动了人气;九渡村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争取到保护资金600万元。
如今的九渡村,全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车、通网络,村集体有了产业;110户贫困户已有95户稳定脱贫。曾经因穷困而愁容满面的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焦作市南水北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东
搁置8年之久的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176万㎡的征迁任务,创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践行“南水北调焦作精神”,要培养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2016年,国家全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记下了近15万字的笔记,引进建设资金29.85亿元,成为全市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PPP项目。
要具有克难攻坚的拼搏精神。2017年初,绿化带项目征迁在即,但仍有9亿元的资金缺口。我辗转于11家金融机构之间,解决了80多个具体问题,最终将9亿元的放贷手续办理周期由180天压缩至15天,被业内誉为“南水北调融资速度”。
要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创新工作理念,实行“建成一段、验收一段、开放一段”工作法。坚持12个标段统筹兼顾、压茬推进、交叉作业,让市民尽早享受到了绿化成果。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点亮了青春!
山阳区定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葛磊磊
党群360°,就是无死角、零距离、全方位服务社区群众的楼院治理模式。
凭借这种模式,我曾任职的百间房街道富康社区,曾在全市“四城联创”工作中,由倒数第二跃为先进社区;凤凰社区由原来阵地狭小、设施简陋、工作难以开展的落后社区,一跃成为市级五星级社区党组织、区一类社区。
我们用整整7个月时间不间断地组织干部入户征求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立清单,一条一条解决;设立去行政化服务的创新百通岗,让居民享受“只跑一次”服务的便利;压缩办公场地,兴建功能室,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把日间照料中心外包给专业团队,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创新社区党员、群众全程参与社区服务的工作方式,用服务积分换取幸福餐、理疗卡和拍摄卡等,引领辖区党员、群众投身到社区居民楼院的治理中……党群360°服务群众的楼院治理模式,铺就了党群连心路。
服务无止境,探索社区治理的步伐永不停留!
侯秉辰
我是河南大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CEO,是一名90后海归,也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是修武IP“云台小七”的发起人、运营者。
我5年前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毕业,一回国就入职央企总部。但我在工作第八个月的时候选择辞职,回到我的家乡焦作创业。
河南丰富的非遗文化底蕴成为我翱翔的大舞台;历史文化丰富的焦作,成为我发挥专长的沃土!
我们与“竹林七贤”的归隐地——修武县七贤镇合作,打造出全国首例镇域IP“云台小七”。“小七”可爱的卡通形象一经推出,便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很快走红网络,成为七贤镇独有的文化符号。
“小七”现在已经成为七贤镇的招商大使,很多企业家慕名而来。目前,以“小七”为主题的“美学”文旅产业基金即将落地,总规模达3亿元,这也是全国首个镇域文创专项基金。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我想把这句话分享给每一个青年,要敢于追求、敢于尝试,不怕困难,让梦想在返乡创业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赵亚鑫
我出生于博爱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刻苦学习,将来改变家庭命运,有条件了要帮助更多像我们一样贫困的人”。
2016年夏天,我以焦作市文科状元、河南省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我一个没有任何才艺的穷学生,如何在精英云集的北大找到自己的定位?
北大学子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为使命和责任而奋斗,迷茫的我也找到了方向,我的优势就是家乡父老教给我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家的发展与生存问题,希望将来能为国家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饮水当思源,无论何时,我都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假期中,我曾回到家乡农村学校支教,帮助贫困学生学习,将北大的教育资源带回家乡,今后我会为家乡做得更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让我们共同为建设家乡而不懈奋斗!
文字整理:拜利萍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王梦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