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4月28日上午,全市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推进会在山阳区召开,全面总结2018年的工作,交流经验,现场观摩山阳区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工作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主管主任、疾控科长,疾控中心主任、主管主任、免疫规划科科长参加会议。
会上,山阳区介绍了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经验,温县、解放区分别就预防接种远程视频督导系统使用情况和疫苗冷链无线温湿度实时远程监控系统的使用进行了介绍。
近年来,山阳区按照“以创新为驱动,以出彩为引领,以改造硬件、提升软件、加强能力建设为抓手”的工作思路,通过改进硬件设施,加强接种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始终保持在全市较高水平,构筑起强有力的免疫屏障,有效降低了各类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率,实现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在2018年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县级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技术评估中,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与会人员分别到山阳区光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艺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现场观摩。在交流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分析当前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明确,我市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的目标是:2019年年底前创建标准化建设县≥5个,力争2020年年底前达到7个〔全市11个县(市)区,已达标3个县(市)区〕;2019年年底前达到省级示范门诊≥115家(全市122家预防接种门诊,已达标106家),力争2020年所有接种门诊全部达到省级示范门诊标准;2019年年底前全市37家产科接种单位和9个村级接种单位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会议要求,要增强做好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把安全和风险防范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预防,狠抓隐患排查,加强对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管,坚决守住疫苗接种安全底线,保证接种的每一支疫苗都安全、有效;要明确目标,有“逢一必争,得高分、得满分”的信念,提高标准,拉高标杆,高质量推动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六抓一建”(即抓疫苗质量、抓冷链系统、抓人员资质、抓接种流程、抓操作规范、抓接种效果评价,加强专家诊断组建设),细化任务清单,强化责任落实,掀起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新高潮;要突出亮点,树立品牌,把预防接种门诊打造成精致门诊、品质门诊,把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引进来,打造免疫规划管理新亮点,坚持服务至上,打造群众满意的预防接种服务。
会议强调,各县(市)区和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有效提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服务质量,奋力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总目标,做到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方便、快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要切实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质量和监测系统敏感性,切实提高疾病发现和预警能力;要进一步加强AFP、麻疹、流感等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工作,提高病例报告能力,确保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相应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要逐级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接种人员的业务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预防接种队伍素质;要筑牢网底,全面加强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做到硬件设施达标、人员素质优良、软件管理规范,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营造免疫规划良好舆论氛围。